第三百二十六章 出宮

費宏最終還是說服不了那兩人,他不是齊承遂和王稟的上司,太仆寺、陜西的馬場該如何,他插不進去話。

這其實就讓他茶商的計劃無法執行。

因為換取銀兩不僅是新增出來的環節,而且是最為核心、重要的環節。只有賣得到銀子,老百姓才會自願自覺地加入到這個循環中來。

對於他來說,太仆寺是最好的馬匹去處。

太仆寺現在就是最大的馬商,西北楊閣老是他最大的買主。

但是聖旨也說了,軍隊具有優先購買權。

什麽叫優先購買?

即其他人也可以購買。而且軍隊購馬是國家行為,所以限定二十兩一匹,真的賣到民間……馬是珍貴之物,三十兩也是可以的。

說明皇帝是想讓這些人自給自足,即便做不到也可以減輕對國庫的壓力。

按照他的設想,既然可以有馬商,就可以有茶商,茶商當然可以賣茶葉,在中原百姓見茶葉是尋常,賣不出高價,且處處是茶葉,福建、江西都有種茶的地方,再有四川是茶馬互市的集中地所以他最先想到茶馬互市。

實際上,如果茶葉可以通過市舶司賣到海外也不是不可以。

就是運費會很嚇人。不過現在人人知道,海貿有十倍之利。

或許也可以試試。

於是一邊不成,他就去找了另一邊。

浙閩總督府參政,王守仁。

王守仁頗受陛下信任,又是他的熟人,應該會好些。

這次很順利。

出海貿易,現在朝廷完全允許,茶葉也是緊俏物,所以對王守仁來說自無不可。

問題就在於成本。

“四川距沿海有數千裏,好在有長江水運,倒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賣不出高價,無論怎樣,都會比福建的茶商少賺許多利。”

費宏表情平靜,“只要能獲利,四川的百姓就是會滿意的。伯安也知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現在川藏茶道分南路和西路,這路上要過金沙江、大渡河、岷江等大河,還要翻越二郎山這樣的高山,所以,反倒是長江水運更輕省些,只是距離實在太長。”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王守仁搖了搖頭,“子充公,晚輩的意思是,賺得少,商人就會轉到沿海來的。”

費宏一怔,“四川的巡撫衙門搬不走的,只能在四川。”

“那……如果川茶出海,川藏之間茶馬貿易的茶葉不足,雪區部落會否不穩?不論如何,是不是還是要上奏皇上才好。”

這倒是。

“……至於搭船出海,自然子充公開口,為得又是四川的百姓,晚輩豈有不應之理?哪怕現在船只缺乏,但一些茶葉還是能裝得下的。對了,現在大明船只最缺,能行使於長江上的貨船,子充公也要早做準備才是。”

費宏一聽眉頭更皺。

“多謝。唉,現在想到陛下那句話說的對,事情不做不知難。千頭萬緒的,著實愁人。還有,這幾日我便要回川,大朝會之後,陛下要下旨免朝,現如今就是想奏報陛下也不是容易事。”

王守仁想到費子充畢竟是他老爹的舊識,所以考慮了一下,“這件事,也不是沒有辦法。”

……

於是後來就有三月八日,朱厚照在後花園召見費宏的一幕。

他下旨免朝三日,所以不願再去乾清宮了,說實話就是宮殿,天天住裏面也會膩。

“王伯安說,你有重要的事情要在離京之前見朕。今日本來是下旨免朝的,但朕是一國之君,統管天下萬兆百姓……罷了,你有什麽事就說出來吧。”

費宏心中對皇帝深感敬佩,

接著就將這一日跑下來的結果仔仔細細的說了。

朱厚照一開始聽著不在意,但越聽越覺得有味道。

旁得不提,費宏這個人在努力的跟他的思路。

年輕人還是不一樣,要是指望劉健能研究這些,還不如指望明天太陽從西邊出來。

“……出海,有得賺嗎?”

這個問題費宏真答不上。

“回陛下,海貿微臣實在不了解,只是聽說出海獲利十倍之,臣覺得拋去路途耗費,應當也是有得賺的。”

因為免朝,朱厚照穿得就是寬松的藍色袍子,頭發束起來在根部紮住,隨後自然垂於後背。整個人倒有點像風流倜儻的公子哥,在費宏的眼前晃來晃去。

“聽說是這樣,實際也不一定,否則百萬兩銀子的貨物出去,朕豈不是轉眼就賺到一千萬兩?”皇帝摸了摸鼻子,“你的這個思路,朕很贊賞。所謂因地制宜,雅安那些地方,百姓種不出糧食只能種出茶葉,你作為父母官就要替他們想辦法,不管將來做不做得成,僅是這份心,便值得嘉獎。”

“但話說回來,你收了百姓的茶葉出海,肯定不是一斤兩斤,必然是幾萬斤甚至十幾萬斤,如此規模一旦虧了,這銀兩從何處出?所以朕以為,雖一招不成,但調頭不能太急。太仆寺不要你的馬,你就賣到民間去,又有何不可呢?大明到處缺馬,民牧在退出、官牧又得供軍,民間都得用騾子了,你還怕馬賣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