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京師的變化

銀行不是一個簡單的行業,在古時候的技術條件下,很多簡單的經濟學原理其實並不能夠完全適用。

譬如就是借錢給個人這件事。

如果沒有足夠的約束,如何能夠讓人聽話的按期付錢?

所以朱厚照才說這是錢莊和當鋪的結合,它需要一個抵押物。也因為這種限制,這個時候最窮苦的百姓肯定借不到錢。

讓每一個有需要的人都能夠借到銀行的錢,而且要把風險降到最低,這玩意兒可是人類努力了很多年都還沒有完全實現的夢想,時至現代社會銀行也仍然會有壞賬率。

所以把範圍控制在小範圍的‘有產’群體內,無數更加貧窮的百姓沒有這樣的服務是一種必須無法避免的現實。

無論怎樣,想法總是要先具有可行性才行。

因為銀行的重要,容不得半點忽視客觀規律的主觀臆想。

“劉公公……陛下呢?”

“在那邊。”劉瑾側過身子,於是視野裏出現了一座延伸進入湖中心的小亭,亭裏面皇帝正在對一個大臣說話,遠遠的望是紅色官袍,看來官位不小。

再仔細瞧才發現是吏部尚書梁儲。

王鏊離任吏部尚書以後,當時任吏部侍郎的梁儲便接了這個位置。

梁儲在文人中有地位,在官場上有資歷,當了這麽多年京官,也算是熬出頭。

盡管他不是顧佐那樣深受皇帝喜愛的新式官員,但他做事勤勉、兢兢業業,這麽多年下來熬資歷一般接任吏部尚書也完全沒有問題。

梁儲走了以後,劉瑾帶著身邊的人過去。

“微臣參見陛下!”

“平身吧。”朱厚照揮揮手,劉瑾老實的退下。

因為附近是湖面,所以劉瑾退下之後,其實身邊是沒有人能夠聽到皇帝和大臣說什麽的。

所以這種氣氛並不尋常。

“在朕的身邊有幾年了?”

“回陛下的話,臣先前在翰林院,後來到侍從室也有近三年了。”

朱厚照少年翩翩,落下的鬢發隨風飛舞,他望著跪在地上的汪獻,道:“三年了。你覺得朕處理政務的核心是什麽,該如何概括?如果讓你只用一個詞的話。”

“臣以為,是百姓。”

“不對。”

汪獻皺上眉,心裏也緊了起來,他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原本是很有信心的,結果一張嘴就錯了,這一錯不要緊,不就是說自己在皇帝身邊三年白待嗎?

所以抿了抿嘴唇,又思索了一會兒,說:“啟奏陛下,微臣想到一個,但不知合適不合適。”

“你講好了。”

“是。微臣覺得,是能成則成。”

“能成則成?”

“是,陛下處理許多事,總是會問可有什麽辦法。”

“算是接近了吧。”朱厚照笑了笑,“朕告訴你,不過卻不知道你聽沒聽過這個詞。它叫規律。你可以理解為,這世上許多事是有規則的,人力有時候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就會做許多想象中的事。經濟,便是很有規律的一件事。”

“不知陛下所說的經濟規律是指什麽?”

“比如說……不管朝廷如何管制,民間一定會有借貸,這些事情的發生,有的時候是沒錢用,有的時候是借錢擴充經營。京城規劃司成立以後,他們展開很快,朕已經向他們提議要成立一個銀行,其核心職能便是專門做借錢的生意,當然也做存錢的生意。”

汪獻馬上開始思考,“陛下說的存錢,就是錢莊,是指讓百姓將這些銀子存放在這裏。”

“是。”

“這樣……就怕百姓不信。”

“所以需要去建立信心,存錢的百姓可以獲得額外的收入,稱為利息。借錢的百姓還錢的時候也要還本付息,這你應當明白。其中區別便是借錢的利息總是大於存錢的利息,這樣銀行才可以維持。”

“可是……這樣繞來繞去就是將百姓的錢繞在了銀行的手裏,這是與民爭利,又有何益呢?”

朱厚照長了張嘴巴,有些話欲言又止了。

在不在少府裏任職,區別還是有的。

“所謂經濟就是金銀的流通,金銀流通速度越快、規模越大,代表民間的經營活動越豐富,這樣的流通你可以說它只是轉來轉去,但只有這樣轉,百姓才能獲得收入。你便這樣想,只有有銀子的人願意將地窖裏的銀子拿出來花,那窮苦人才有機會賺得他的銀兩是不是?”

汪獻若有所思,拱手道:“微臣明白了。”

“你的職責便是這樣一個機構建立起來,借錢給百姓讓他們把自己的房屋蓋起來,到那時京師裏處處充滿活力,人人都在為了更好的明天辛勤勞作,而朝廷就是要保證這樣的活力持續下去。這樣說你可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