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男兒風采!

“不錯,春季正是當下!”

復套銀兩,皇帝足足撥了一百萬。

剿套是復套的一個環節,周尚文當然也分得到銀子。

所以這兩萬多人的開拔軍餉,他發得出來。此外,大軍出征,糧草先行,這也需要很多時間。不過弘治十七年時,皇帝在大同督造糧倉,且大明騎兵越過長城也有過幾次經驗了,所以這其實也還好,就是準備時間確實要長些。

但更為關鍵的並非這些,而是即便是他也是第一次領兵兩萬二行走於大漠。

人人都說周尚文行軍冒險,但他也不是沒腦子,弘治十八年時他最多帶了八千人出塞,哪怕有什麽損失,至少沒有把家當全部敗光。

可這次則不一樣。

周尚文負著手,他是真正的八尺男兒了,且身上有軍旅之氣,體格也是健壯,所以很有氣勢。

“本將已經決意,此次剿套大明騎兵要全數出動。你們不必緊張,此事,本將還在京師時就已經和陛下及楊閣老稟報過。”

營帳中幾位將軍都露出期待的神色。

“陛下和楊閣老的意思,是同意的。”周尚文蹙著眉,眼光中有銳氣,“陛下對本將的獎賞,也是對你們的獎賞,弘治十八年之事,你們也都不必擔心了。”

馬一槐略有驚奇,“朝中諸公難道沒有彈劾之人?”

“有。”周尚文說到:“不過全被陛下批駁了回去。”

一聽這話,這些將軍都振奮,“陛下如何說?”

提到這個,周尚文也覺得解氣,“陛下反問朝中一些禦史言官,說,既然韃靼人可以寇邊,那麽我大明之兵,為什麽不不能寇他們的邊?!”

“好!”四位指揮使全都擊節叫好。

這種激動,並不單單是出一口氣那麽簡單。

主要他們是武將,皇帝尚武,對他們來說就是實實在在的好消息,否則打了半天仗,卻得不到獎賞,那總歸是憋屈的。

周尚文心中此時也是一樣的想法,“本將看得很明白,包括楊閣老他們也是一樣。陛下少年天子,對戰場、兵事都很有興致。大明的武備在陛下的手中,定會強盛一時。於你我之輩來說,正是建功立業之機!”

“弘治十二年以來,朝廷也的確為了大明騎兵耗費頗多,但陛下都舍得將這些兵馬交給本將,本將如何能夠畏畏縮縮?因此此次全數出擊,乃是不會更改之策。在京師的時候,陛下也曾召本將促膝長談。韃靼人的騎兵來去如風,要想戰勝他們,這支大明騎兵就要像韃靼騎兵一樣馳騁,像韃靼騎兵一樣戰鬥!”

也就是說,只去騎兵。

“既然如此,就要曉諭全軍,全力準備。”孫希烈建議道:“是不是還像先前一般,先鋒部隊先行出發探路?”

“不錯。不過調兵遣將的具體事宜,過幾日本將再宣布。你們回去以後先各自將命令傳達,最為主要是備好幹糧、飲水。不要出現將找不到兵的情形。”

再有,茫茫大草原沒有一個認方向的人是絕對不行的。

萬一連續幾天找不到水源,那可真是要了命。

這一點,就能夠看出來弘治十八年幾次出塞的好處,優秀的將領能夠在戰事之中不斷成長。現在周尚文就知道要遣人提前探路。

所以他能夠慢慢走得更遠。

而這次剿套,說不得要深入大漠。對他而言又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與此同時,他也會去信三邊總督府,他們那邊也要配合出兵巡邊,給韃靼部落施加壓力,萬一一方有什麽不測,另外一方還能夠相互救援。

馬一槐回到指揮使駐衙之後,則是把大兒子馬勝、小兒子馬榮叫了過來。

如果不出意外,他的小兒子馬榮就是此次出兵的前鋒將領,因為他善於謀略,決策果斷,再加上又有他這個父親作為引薦的階梯,容易被總兵注意。

所以當時楊尚義還在的時候就對馬榮贊不絕口。等到周尚文領兵出去經過幾次戰鬥,馬榮的指揮才能更加得到展現,周尚文也絲毫不掩飾對他的喜愛。

倒是他這個大兒子,勇猛有余,但思慮不足,有時候還有些沖動,當個沙場戰將最多了。

“有事?”

兩兄弟本來在啃餅,一看父親一臉心事的走進來,便都站了起來。

馬一槐把事情一說,

馬勝激動的直拍大腿,“皇上有志氣,咱們這些人打得才解氣!天天躲在城裏,真的憋悶死了,就該打出去!爹,那具體什麽時候出發?!”

“周總兵帶了銀兩?”馬榮還是願意動腦子,問了關鍵的問題。

“朝廷為了復套,撥銀一百萬兩。剿套也是陛下定策,左右……三十萬兩銀子是拿得到的。”

馬榮沉思,稍想了一下之後搖頭,“今年一百萬、明年至少還得一百萬,復套要施行三年,這樣一來所耗費銀兩實在巨大。其實哪裏需要那麽久,只要再有兩萬騎兵,韃靼人又如何能擋住我大明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