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顧佐的書

白名單的思路很有啟發。

其實除了工程類的采買可以運用這種方式以外,官府所進行的其他采買一樣可以適用,無非就是在細節上進行修改和補充。

少府作為管理大量國家資產的機構,除了聚集財富以外,還有分配財富的功能。

因為貨幣對權力而言只是一種資源,關鍵是要轉換成更多實際有用的東西,比如軍隊、糧食物資、可以產生回流資金的資產,如不夜城等。

把銀子運回家捂住,這是絕對的守財奴思想。

作為帝王,如果民間商業凋敝、農業敗壞,那麽不管你國庫裏藏了多少銀子,最後也會很快被消耗掉。

你不主動的把財富分出去,老百姓就會讓你被動的掏錢。至少大規模的投資建設比大規模的平叛鎮壓要好的多。

除此之外,顧佐當初在從揚州來到京師的路上與三位舉子的對話,也給了他更多的想象空間。

之後在監獄裏,黑暗安靜的環境也讓他有足夠多的時間進行思考。

從這個角度來說,關上一個月還說不上好壞。畢竟他要是在外面,俗事纏身的情況下有哪有那麽多心思去想一些純理論的東西。

不過當時決定寫下來是覺得自己已經見不到皇帝了。

可他又覺得自己的一些想法很重要,於是選擇記錄在紙上。

如果有一天他性命不保,至少還可以托人把這樣東西交到皇帝手裏,這樣也算死而無憾了。

這種心理,顧佐沒有和皇帝說,他不需要表忠心,他忠不忠心皇帝清楚的很。

所以只是把東西呈上也就是了。

其實朱厚照知道顧佐在監獄裏寫東西,所以他一個上呈動作便明白了,“成書了?”

對於這個年代的人能寫出什麽樣的關於經濟的著作,朱厚照也有些好奇。

“應也算不上書,微臣的拙作而已。若得空,還請聖上禦覽。”

朱厚照招了招手,劉瑾便把東西拿了過來。

“……說說吧。為什麽寫這本書。”

“便是先前所說,微臣在船上巧遇了三位舉人。他們都是揚州本地的商人之家,從小耳濡目染,於商業、錢財有不一般的理解。一路上,微臣與他們提到寶鈔、白銀、海貿、糧食。起哄有一句話微臣大受震撼。”

“什麽話?”

“朝廷開海之後,茶葉、瓷器、絲綢大量輸往海外,而白銀大量輸入中國,長此以往,則中國白銀愈多,銀價勢必日益降低,於是米價、鹽價必然逐漸昂貴,到最後反倒是銀子越多,百姓越艱苦。而若要解決此危機,就是在換白銀的同時也換一些糧食。只有糧食才能飽腹。”

“三個舉人?”

顧佐立馬開口,“陛下,此三人妄議朝政,確有不妥之處。不過臣與他們相處好幾日,已知他們並非不忠不孝之人,還請陛下能夠寬恕他們。”

“不,你會錯朕的意思了。”朱厚照看了看手裏的書,“朕是驚訝三個舉人竟然能有這樣的見解。其實他們說的很對。”

劉瑾在一旁聽了都略有意外,顧禮卿就是顧禮卿,其聖寵還真不是一般的好。

“你這本書起名為《海貿論》,雖然還未翻開,但想必會非常精彩。至於那三人的名字,朕不問過多,眼看就要科舉,先讓他們考考看。名正言順,朕這個皇帝總歸是好安排些。”

“陛下聖明!”

“至於你們的討論,已經逐漸認識到了貨幣的本質。即貨幣本身並不具有價值,是因為人人承認它,它才具有價值。實際來看,朝廷用絲綢、瓷器換取糧食也是一個劃算的交易,這些都沒問題。但不可以因此就說貨幣沒什麽用。”

“比如朝廷要修路,銀子還是最好的資源,用瓷器、用絲綢就都不好使,至少不方便,所以一段時期內,讓海外之銀輸入中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其實有些像先前朕與你所說的事,便是要給百姓謀生的手段,讓他們有銀子可花。海外的白銀輸入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說白了,經濟活動必須要有足夠的貨幣量。

如果貨幣不夠,交易麻煩,其實是蠻大的制約,甚至可以說幾乎不要想著繁榮兩個字。

歷史上的大明在這個時期還是屬於白銀比較少的國家,所以才會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有數億量白銀輸入。

從市場角度來說,如果銀價在中國賤到沒人想要,那麽商人出海的貿易自然就不願意要白銀了。可實際上並未出現這樣的情況。

“朕還聽說,東瀛之國有巨大的銀礦。”

“銀礦?!”即便是顧佐也出現了瞬間的羨慕。

羨慕就會想要。

不過這些都離得還遠,大明朝連像樣的水師都沒有。

“只是聽說而已。禮卿,朕還是先看看你這本書。若你不介意,朕就在邊上做些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