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天下人皆可來伐朕!

取消運司的影響還沒消退,一個月後,揚州所押的犯人又開始陸陸續續進京。

這裏頭有四五品的官員,也有百萬兩的鹽商。

京師的百姓倒是看了一出好戲,隔三差五便有長長的囚車入城,一般這種時候總有人扔點石子、爛白菜之類的,然而因為次數多、人也多,

弄到最後,京師的白菜都被整漲價了。

在朝廷有意的輿論引導下,老百姓已經知道他們都是貪官奸商,自然人人喊打,但真到了朝堂上,卻並非是一致的意見要處死他們。

且不說其他運司以及各處鹽課提舉司的官員們的感受,便是不直接身處其中的官員也比較抗拒皇帝因此而殺人。

寬仁等道德因素當然不能不考慮,但最為主要的原因——其實大家都不幹凈。

唇亡齒寒,皇帝成功收拾了一次,就想再收拾第二次,那麽總有一天會收拾到自己身上。

原先浙江、江西,現在到揚州,這形勢還看不清楚嗎?

所以跟隨囚車而來的其實還是請求皇帝從寬處理的奏疏,

這些奏疏不止是京官,

便是如地方各道禦史,部分省份的巡撫、三司,也都上呈奏疏。

朱厚照在宮裏看的都要氣笑了,

“當初朕關押永康侯、南寧伯,也不見全國的官員如此反對,宮裏揪出那麽多公公更未見誰正義凜然的出來要伸張正義!等到開始審問鹽政官員,才發現朕竟然養了這麽多教師爺!”

“陛下息怒。”

“息什麽怒,明天,到奉天殿早朝。朕倒要看看,聖旨還管用不管用。”

如果沒有這麽區別對待,朱厚照也不至於如此。

但實在太明顯了,

先前永康侯被抓起來,不是沒有反對之聲,但量少,而且皇帝稍微一堅持,許多人也就算了,因而在朝堂上沒起什麽風浪,更不要談成氣候。

現在倒好,犯同樣的罪,同樣的處置,還處置出問題來了。

錦衣衛刑事所這次將運司衙門四十六人全部抓捕,除此之外,還有揚州知府、同知、知縣等地方官,大小十幾人。

再加上之前受此牽連被抓起來的京官。

以及隨著案情深入,逐漸被扒出來的官員,

包括其他運鹽使司、鹽課提舉司不斷受到彈劾的官員,林林總總加起來突破二百之數是輕而易舉之事。

其實彈劾還好,因為大明官員被彈劾是家常便飯。

主要確實是招了自己罪行的官員,其中涉及私鹽販賣的不在少數,這種人除了殺別無選擇,還有什麽好說的?

可真的人被抓到京師,定罪處斬之時,

都察院、大理寺、六科、六部員外郎、主事以及光祿寺、欽天監等各路官員幾十號人上了像小山一樣的奏疏勸誡皇帝。

所說者,無非就是殺伐太甚,震動揚州官場之類的理由。

趙宋一朝極少殺士大夫,到了大明,卻動不動就要殺文臣,這也惹怒了皇帝。奉天殿午朝之上,朱厚照把奏疏全都搬了過來。

“戶部陜西清吏司郎中湯有寧何在?”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分列左右,站不下的都已到了殿外。

皇帝高坐於龍椅之上,他一句喊話,都要太監一直傳話到外面,才能讓人聽見。

等到湯有寧手執笏板,撩著官袍跪倒的時候,朱厚照已經等他一會兒了。

接著就是‘啪’的一聲,

皇帝把奏疏擲在了地上,

“鹽課之案涉及走私的官員一律處以死罪,這是聖旨。你寫的章句混亂,言語荒唐,朕殺這些人動搖不了朝廷的根基,大明萬裏江山難道是靠這些個貪官撐起來?沒有他們我大明今日便亡了?!真是可笑。你這封奏疏,朕沒有批閱,自己帶回去重新再看!”

天子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對一個臣子發怒,

奉天殿裏從大學士到六品小官,全都心緊了起來。

“欽天監監正周堯仁何在?”

如之前一樣,朱厚照把奏疏擲在地上,並訓斥:“朕殺貪官,護得是百姓。上天如何會因此而生出異象?你也是胡言亂語,一樣,拿回去自我反省!”

皇帝這樣一連叫了三四位,

最後把身前所有的奏疏都推出來,並吩咐,“劉瑾,念名字讓這些人來領!”

隨後皇帝中氣十足的對著自己的百官說:“太祖皇帝當年說,元以寬失天下。朕幼時還不明白,現在懂了。便是因為朝廷對這些貪墨瀆職的官員太過寬容,所以使得他們可以隨意欺壓百姓!朕現在問你們,寬容了這些人,那朝廷嚴厲的一面朝了誰?是百姓!!”

最後的二字他喊的極為用力。

以至於回聲都在殿裏來回悠蕩。

稍作停頓之後,朱厚照站了起來,聲調也略低,“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句話還是大學士教朕的,便是你們不是大學士的,又有哪一個不識得這句話?可為什麽到了這個時候,就忘記了‘亦可覆舟’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