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誰也亂不了陛下的政!

“馬車裏,可是顧侍郎?!”

馬車還沒完成調頭,就已經有人叫出了聲。

少府的車馬,張池的面容都是讓人熟悉的。

而更加讓顧佐熟悉的是這個聲音,

透過簾子的縫隙,他悄摸的往外看了眼,一時間心情復雜了起來。

那不正是先前在船上遇到的邢觀、姜雍和宋文三人麽?

宋文的印象,他不是很深刻,只是記得此人模樣端正,身形瘦削,有幾分才子風範。但是六指邢觀以及大齙牙姜雍,他還是記得比較清楚的,

畢竟長得都比較奇怪。

而且也不要以貌取人,這三人中,顧佐還是覺得邢、姜二人才能更顯。

原本他和皇帝的心思一樣,便是等到10月份的科舉結束,

若他們能有幸高中,那麽後面的接觸、安排自然順利成章。若只是個舉人,將來總歸受限。

在有,春天就進京的目的是什麽?

自然是安心讀書準備會試,提前去找人家,幹什麽呢?

讓他們做什麽事?耽誤人家讀書。不做什麽事?那也沒必要去找了。

可惜,事與願違,今天卻不知怎麽在這裏遇上了。

再向三人身後看去,果然是有人群聚集。

宦官亂政……這些話可不是隨意能說的。

“張副司。”

“下官在。”

“你去將那三人叫來……也,也不要在此處了,將他們帶到水雲間去。我在那裏見他們。”

“是。”

張池下去以後,宋衡還好奇,“可是那三人有何特別之處?”

顧佐回答說:“陛下其實本身很有度支之才,只不過大明朝疆域太廣,政務太多,許多事陛下來不及做、也做不過來。因而其實偏向於任用這方面的臣子。人人都說少府有今日是我顧佐帶出來的,其實也不是,而是許多人想照著我的路再走一遍,所以才不斷湧現出來。”

“而這三人,他們生於商人之家,對於貿易及貨幣有著迥異於常人的理解,當然將來具體如何還是要看各自的造化。本官是不忍實務官員牽扯進朝堂爭鬥之中。”

正德皇帝執政到現在,朝堂上最為明顯的變化,便是實務派官員的崛起。當初王鏊在書院講學,宣揚‘經世致用’之說。

這裏頭出來的一些官員,其實比翰林院更受到皇帝青睞。

其中典型,便是進入侍從室,如今又配合宋衡在遷居京師南城普通百姓、並動員他們興建自身房屋的汪獻,他受命組建銀行,若不是這個機構,京師南城外如今大規模的自建房場景又怎麽會出現?

當然,還有在福建走上按察使這等高位的章黎。

要說他們真的立下什麽大功,倒也沒有。但似乎一旦情勢或任務緊急了,皇帝就會偏向這些官員去頂上。

而少府之中,更是不缺乏當時聽了講學的官員。

像宋衡、張池,都是如此。

至於翰林院,明顯走出來的也少。

但皇帝也有理由,因為本身翰林院就是要熬,那就熬唄,慢慢熬,有能耐把他這個皇帝熬駕崩。

反正現在擔任日講官的人,講來講去還是日講官。

正常來說,這都是很火熱的位置,因為日講官直接給皇帝講課,近距離接觸皇帝,自然就會有更多的機會。

可眼下,大明朝的政務方面動作那麽多,也沒見皇帝派誰幹了什麽大事。

相比於各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大的改革,吏部在皇帝的授意下出現這種改變其實是既隱性、又重要。

這當然是朱厚照故意,他以後也會如此,就是要用很長的時間告訴官員們,實務官升職更快。

其他人慢慢熬吧。

當然,翰林院有真的優秀的,或者碰到什麽歷史名人了,那他會放出去鍛煉。

譬如大朝會時,吏部調整了翰林院侍講學士、經筵講官毛紀的職務,現在他在浙江當代布政使。

毛紀是天順七年生人,今年已經43歲了。歷史上他真正當到大官是在正德十年後,做到過侍郎、尚書,嘉靖年間做到首輔,活了有八十多歲。

在此之前他都是清流官員,主要是擔任講官、參與修實錄等這類事務,所以他也有‘學問精深、文筆優美’的評價。

這種是朱厚照記住大名的,所以自然可以給其歷練機會。

其它的自求多福吧。

官場上的變化,有一點是形成共識的,就是皇帝派你到地方任職,那就代表你要開始來運氣了。

說起來,朱厚照為了讓文官認識到這一點也努力了好幾年。現在終於有所成。

而形成的效應就是,地方官一改過去惰怠之風。因為真的坐在巡撫、布政使、按察使位置上的人,是清楚的知道,皇帝的雙眼盯著他們。

你要是名利心重,想升官,那麽請你好好幹,幹出政績,調任一部侍郎,一年見幾次皇帝又有何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