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舉賢、見聞

四川巡撫費宏在基本是過了初三便上路了。

蜀道難,他不得不提前很久出發,這樣才能在大朝會之前趕到京師。

除了他以外,在他的隊伍裏,還有三個特別的人。

這其中,有兩個人是綁著扔在囚車裏的,另外一個人則正常。

去年十月,京師侍從室來了旨意,要求他詳述嘉定府知府李旦華、順慶府知府劉夫和敘州府知府付茂興三人的為政之德和為政之道。

這種旨意還是頭一回。但侍從室來的東西,肯定是皇帝親口囑咐。

而且他也知道侍從室的規矩,時間長不給回復,必定會下督辦單來催辦,下的次數多了,那基本官兒也當到頭了。

所以這件事他親自來辦。

但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個嘉定府知府李旦華、順慶府知府劉夫對上是諂媚拍馬屁,對下則是欺壓奴役,生活作風更是窮奢極欲、極講排場,關鍵這樣的人還在吏部拿到了優等。

這件事不是小事。

而且遠在萬裏之外的皇帝為什麽忽然要查這兩個人?難道說皇帝已經知道了?

可他這個四川巡撫卻不知道!

而且他自己也非常痛恨這樣的官員。

所以不論是從哪個角度來說,李旦華和劉夫兩人都非抓不可!

要說在他們在京裏的關系,費宏也不怕!

費宏,字子充,成化二十三年丁未科殿試金榜第一甲第1名進士及第!

但話說回來,這也不是怕不怕的事情,主要是有些尷尬。

皇帝挑了三個人出來問他,結果兩個知府是個貪官,另外一個付茂興其實也難堪大用,才能平庸,唯熟於逢迎上司,這種人有什麽好說的?

所以問題來了,這封奏疏要怎麽寫?

三個知府,結果沒一個好東西,而且他更沒有必要替這些人撒謊頂雷。

好在最後他的夫人濮氏提醒了他一下。

宜賓縣顧人儀,剛正不屈、清正廉潔,敢於為民抗上,雖說只是七品知縣,但好官難遇,身為巡撫,便是皇帝不提這一茬,也該為朝廷舉賢。

費宏一想很有道理,所以就在奏疏的最後稍待上了這個人。

沒想到效果挺好,宮裏的批示:善,帶其入京。

到這個時候,費宏才明白皇帝此番動作的意思。

不是為了要查辦這幾個人,而是為了擇優而錄。

這個顧人儀倒是好運。

可惜他的運氣就一般了,今年四川在汛期遭遇洪水、又在秋冬之際遭遇旱災,可以說旱澇並重,四個府前後鬧了饑荒。

四川離京師又遠,無論是撥銀還是調糧入川,都難以及時反應。

所以今年四川不僅稅糧銳減,而且饑荒之下,餓死百姓數以萬計。

他這個巡撫四川的主政官員,就是沒有責任也會變得有責任。

難道讓皇帝、朝廷擔責嗎?

這種情況下,更加不會再動他的位子。

即便是天災,但一邊是餓殍遍野,一邊又官運亨通,總歸是說不過去。

顧人儀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冒頭,宜賓縣災情不輕,但此人及時開倉放糧,又發動縣內大戶捐贈,總算是把許多百姓命給保了下來。

奏疏中所說的‘為民抗上’,就是他為了一些賑災糧的克扣問題,和知府大鬧於公堂。

上面答應的5萬石,給他4萬石他還不滿足。

因而才一時名聲大噪。

經過兩個多月的趕路,他們這一行人終於到了順天府境內。

二月時的北方,滿眼望去還是一片枯樹遍布,大多數河在清晨之時還能看到一層薄薄的冰。

天氣苦寒百姓不易,官道之旁,不時的還會看到一些流民沿路乞討。

這樣的景象在大明朝並不鮮見。

不過每一次見到依然會讓人覺得心情沉重。

其中有一個老農,破衣衫襤,頭發散亂,也不知道為何,竹簍裏背著個娃娃,天冷啊,娃娃凍得臉上都有瘡,而且不停哭鬧。

“四川是有天災,卻不知北直隸又因為什麽。”

隊伍裏的顧人儀忽然這麽說了一句,然後他竟放下讀書人的架子,跑到隊伍後方的囚車邊,叫著說:“來人!把這兩人的衣服給扒下來!”

李旦華和劉夫一機靈,大冬天的開始冒冷汗,“顧人儀!你瘋了,你要幹什麽?”

“你們才是瘋了!繈褓之中的娃娃無衣取暖,你們兩個貪官汙吏倒是裹得緊實!”

“莫要慷他人之慨,你看著大義淩然,自個兒不也是棉衣棉褲穿著?”

顧人儀被懟得一愣,“那好,那咱們都不穿。你們兩個,去脫了他們的,本官的衣服本官自己脫!”

前頭的費宏掀開馬車的簾子,只往後看了一眼,什麽也沒說。

像是一種默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