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守望

當晚的大朝會之後,英國公張懋也陷入了尷尬之中,他本來地位超然,掌著中軍都督府,可以說是‘握兵柄者三十年’,寵冠勛臣。

結果那麽一句‘臣的田都是買的,不是占的’給他搞的裏外不是人。

其實不光他難受,還有定國公徐光祚、保國公朱暉以及成國公朱輔,都不很舒服。

這個時候公爵的還有一位,便是魏國公徐俌,不過魏國公掌南京都督府事,守備南京,離京師的這場風波倒是遠的很。

而除了公爵,京師裏還有各種侯爺、伯爺……

沒有這些個數量,勛臣也不至於占了一百多萬畝的田。

“英國公,眼下要如何?”

這四個人裏頭,除了張懋年紀很大,保國公朱暉也六十了,倒是定國公和成國公還相對年輕。

不過保國公朱暉是空活這麽大的年紀。他在弘治年間奉命出征,就幹過畏敵不前、虛報戰果的事情。

只不過弘治皇帝對待這些人一向優容。即便有大臣揭露,他也是糊弄了事。

眼下已是正德二年,皇帝的性格越來越鮮明,保國公一方面是年紀大、一方面是知道天變了,所以平時對於朝政以躲為主,基本上從一個勛臣退化成了大地主。

這次事件,他也最為擔憂。

只可惜,這會兒似乎英國公也說不出話來。

保國公只得繼續說:“……當時聽陛下的意思,似乎也沒說要我們退田。事後我又去打聽,內閣、司禮監和錦衣衛,沒有人在查我們田契買賣的事情。陛下……或許並無意要追究?”

這些事情英國公當然也知道。

“可外面那些臣子呢?他們那樣議論朝政,卻無一人阻止,陛下是樂見其成了。也怪我,當時只說了一百畝,若說五百畝或許會好些。可我們自己都知道,攤子大了,吃飯的嘴多,陛下貪墨管得緊,田土也管的緊,特別俸祿更沒咱們的份兒,你說這……唉。”

保國公著急,“英國公,這時候您可不能嘆氣啊。”

“那能怎麽辦?”英國公有些犯愁,“眼下還好,萬一等到哪一座侯府、伯府去給陛下獻上一萬畝田,那我們才難受。”

“誰家都不容易。”定國公徐光祚說,“況且,固安縣的刁民鬧事,總不至於罰到我們的頭上,這理不是這麽個講法。”

但英國公擔心是皇帝沒在講理,而在講交情。

也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八個字,雖說把這種民亂說成是皇室的大難也牽強了些。

“我們,還是等等看。”英國公最後說:“陛下明旨僅是退皇莊和中官的莊田。其他的麽,就像保國公所言,連查都沒有查。再說,我們自己去退田,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麽?”

對吧?本來皇帝不知道你有那麽多田畝,結果自己交代出去,萬一皇帝追究,可不就是個笑話。

不過這是另外一種擔心。

主要的原因還是舍不得,

他們這些田產都是祖上積下來的,作為後世子孫,本身就有守家財的職責。

尤其是保國公朱暉,他那麽大歲數,本來對於自己的官位也沒有更進一步的要求,就指著這些地讓生活過得舒坦些。已經沒了權,再沒了錢,那這國公爺當得有什麽意思?

反正,聖旨又沒有嚴令他們退田。

英國公還擔心其他人萬一真去聖上面前退田,到時候顯得他們這些人難看,他連這個擔心也沒有,他就是害怕皇帝是不是藏了什麽心思,所以才過來求得一份安心。

其實朱厚照壓根沒想過通過‘擠兌’這種方式就讓這些人因為恐懼或是不好意思,而獻出家財。

那太幼稚了。

他主要是利用這些襯顯自己的道德地位。

而真正的殺招,在於任命顧人儀這樣的知府。

以他的政治敏感度當然知道,一旦顧人儀這種臣子在這種档口、走到順天知府這個位置上,那就是不死不休。

但朱厚照只能這樣做,河北農民大起義就在這幾年。說實話,當初顧人儀的奏疏還是讓他有些震撼,他只知道民牧害民不淺。後來一想,如果退出民牧老百姓還是活得那麽慘,那麽這種人地矛盾得突出到什麽地步?

中國的老百姓,但凡有稀粥喝都不會殺官造反。

而對於顧人儀來說,天子的心意他摸清楚了。老百姓的困難,他也看清楚了。他當然會不死不休。

皇上的田都退了,你們他媽的憑什麽不退田?

正兒八經買的,那沒話說,可要都是正兒八經買的,北直隸現在應該是樂土,而不該是人間煉獄。

宮裏的旨意倒也快的。

皇帝這邊說,那邊就有人去傳。

王鏊也告辭出去了,但他不是回家,而是去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