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分田

望著王鏊的背影。

朱厚照忽然覺得,是該讓他這位老師入閣了。

這君臣之間的溝通,比之和李東陽、謝遷他們要好上不少。

而且到正德二年了,接下來他新的想法只會越來越多,與其最後和李、劉二人鬧得個不可開交,耗費精力,不如在相互之間關系還可以的時候提前終結,也好保留一份情面。

“陛下,不知需要臣做些什麽?”

朱厚照想了想,“得請梅卿去吹吹牛。”

“吹牛?”

“去年是梅記解送京師是兩百四十萬兩白銀,今年是五百萬兩,到了明年,應當是增長的吧?只有增長,同樣的比例,才能分得更多的銀子。”

“若是一切正常,八百萬兩銀子應當可以達到。”

“說什麽八百萬兩,就說一千萬兩。”

朱厚照眼睛都不眨的。

至於那八個知府,他也還是會支持。

雙管齊下,自然是那邊緊逼著,這邊利誘著,如此才有效果。

宮裏的聖旨已經出去了。

顧人儀也在四川會館接到了旨意,這麽個節骨眼,聖意要他到順天府當府尹,什麽用意還用想麽?

這京師啊,大朝會已經沒什麽人關心了,似乎都在圍繞著這件事在觀望、看戲。

“當初帶你來京師,就知道你回不去了,只是沒想到竟是順天府尹。”費宏心情有些復雜,他自然是希望顧人儀能把事情做好。

只是這件事情太難,他又怕顧人儀出什麽事情。

不過對於顧人儀這樣的人來說,他倒不會考慮那麽多個人前途與安危。

“中丞提拔重用之恩,屬下時刻銘記於心。屬下便在順天府,等著中丞回京。”

“本官已經官至巡撫,能署理好一省三百余萬之民,就已經是莫大的功德,回京與否,本不奢求,你也不必思慮過多。只可惜,你在順天府,本官總是鞭長莫及了。只能說一句,務必珍重。”

簡單的一個離別,確弄出了點生離死別的感覺。

便是因為顧人儀這一任府尹的職責重大,其實順天府尹掌著京畿刑名錢谷諸多事務,但眼下對他而言就是一件事,分好田地,追查源頭。

順天府尹的品級其實比一邊的知府要高到兩級左右,所以這次顧人儀的提拔是飛速。但他那一封奏疏上的對了,這便與其他人很不一樣。

明朝很多文臣都是這樣,清名一有,升官兒特別容易。

似嘉靖年間的張璁,正德十六年他上疏支持嘉靖皇帝大禮議,當時他剛剛科考結束,僅撈到一個觀政禮部的機會,可到了嘉靖六年都已經是掌管都察院成為九卿了。

但這種升遷,對於本人來說是責任重大。

順天府下轄四個州,合計二十三個縣,四州即為通州、涿州、霸州、薊州,這四州下設12個縣,還有些縣歸順天府直領,主要有宛平縣、大興縣等11個縣。

除了京城之內,順天府在四周各縣有人口二百四十余萬,有可耕地大約在10余萬頃,也就是一千多萬畝。也就是說,順天府四五成的耕地被設為皇莊。所以才一直說,北直隸地區是土地兼並異常嚴重的地區。

不過具體是不是10余萬頃,這其實是筆糊塗賬。

朱元璋建國時,全國有可耕地800多萬頃,到了弘治年間,這個數字下降為400多萬頃。

人口增長,應當開墾土地才對,結果是大幅下降。這很明顯是被隱匿去了。

其實即便一千多萬畝地全分給這200多萬人,平均每人也就四五畝地。

而養活一個人,基本就要四五畝地的糧食產量才夠。

所以古時就時常有人說,豐年百姓剛剛夠飽腹,一旦遇到災荒之年,那必定是餓肚子,要死人的。

形勢嚴峻。

容不得顧人儀一直在這裏與費宏感傷離別。

固安縣其實就在順天府治下,那裏的民亂是不必他管,但那裏的皇莊需要他分。

這件事可沒那麽容易,說不準今年都要忙活一整年。

首先是宮裏司禮監來了人,錦衣衛也來了人,廠衛本就是皇帝意志的延伸,皇帝貪財,他們就給皇帝斂銀子,現在皇帝要把皇莊的田分了,他們自然也是遵旨辦事。

不過顧人儀對廠衛的印象不好,所以這分田之事,他要親自關心。

不然分給老百姓的田,且不知會不會被錦衣衛、東廠裏的人自己私吞了。

為此,他叫來自己信任的幾個好友,由他這個順天府尹推薦,任職下面的知縣。

便是如此,顧人儀自己也不偷懶,他親臨田埂,按照司禮監提供的田契畝數,現場框出範圍,然後重新登記造冊。

這事情說起來無非就是那些步驟,但從準備開始到真的落地,所需注意的細節很多,疏忽一點也容易落到分田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