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制衡之道

王芷入宮,成國公長子托請威寧伯向皇帝舉薦的事情,還是要講的。

本來其實不好直接講,因為成國公現在隱隱有當初英國公勛臣之首的趨勢,直接得罪總是不好。

不過王芷還是聰明的,她借朱麟作證一事,言道:“如今勛臣之後大多不復祖宗遺風,陛下慧眼如炬,看得總是準的。不過世家子弟與皇室一體,他們要為皇上盡忠的心還是有的。成國公府的長子,不是立了一功?”

朱厚照腦袋一歪,帶著些疑惑問:“芷兒要說什麽?”

姑娘也直言,“請陛下恕罪。威寧伯府有些話不好講。就是……朱世子也到府上去過,帶了幾個朋友,與二哥相談甚歡。”

“喔。是這個事啊。”朱厚照笑了笑,基本已明白是怎麽一回事。

“這事兒,威寧伯府露了怯,有了私心,請陛下責罰。”

這種事倒沒什麽好生氣的,臣子事情難辦,和皇帝講明難處,本就是正常,不讓人講,以後臣子難道悶頭瞎幹嗎?

朱厚照拖著長音,在王芷面前露出了幾分疲憊之色,“無妨……起來吧。”

姑娘必定是入宮前已沐浴過,厚厚的頭發被洗得柔順發亮,幾縷發絲落在臉頰之上隨著她的動作來回晃動,盡顯肌膚的細膩。

“陛下,可是有心事?”

“沒什麽。”皇帝擺擺手,“只是覺得要任用幾個人而已,但人心卻如此復雜。你以為朕,為什麽要在這個時候讓威寧伯推薦人才?”

“陛下待威寧伯府恩重,這是我二哥和王氏的福氣,至於為什麽……我也不知陛下深意。”

朱厚照偏頭笑了笑,“朕曾聽過一段黃河長江論。說的是黃河泛濫了要治,長江泛濫了也要治。”

姑娘還是聽不懂。

“清理軍屯,處置宗藩……這都不是幾道聖旨能解決的,朕這個皇帝其實是坐在文武百官之上的,既要依靠他們,但也不能允許他們一枝獨秀。”

王芷眼神微變,原來如此。

都說正德皇帝不會隨意做事,果然是沒錯。

皇帝的意思很明白了,處置宗藩,需要文官們的力量,因為他們掌握著‘道理’,而宗藩之事最大的障礙與後果,就是禮。

如今李夢陽一番慷慨陳詞,清流在朝堂上占據了上風,李夢陽之後就是千千萬萬個士子。

但文官們的力量也要壓制。

所以才需要勛臣。

成國公、威寧伯還不夠,平海伯、靖虜伯又是新封沒有底蘊。

說到底,這就是天子的制衡之道。

“陛下,我二哥雖然忠厚老實,不過忠心耿耿,哪怕能力有缺,總能蹭著幾分爺爺的薄面,陛下但有需要,威寧伯府上下必定會為陛下助力!”

朱厚照微微笑,“心意是好的,你們兄妹倆朕都信任。不過說句你不愛聽的話,不管是京營還是邊軍,朕要是等著你二哥起關鍵作用,那……”

那這個皇帝也不用做了。

但這最後的半句他沒說,只是給了一個特別的眼神。

王芷也看得明白,她是又想笑又有些尷尬,“陛下明鑒。”

其實皇帝都已經安排好了,現在文臣和勛臣同時有起勢,那麽一切還是盡在掌握。

朱厚照拍拍大腿,“不聊這些枯燥無聊的事了,你難得入宮,陪朕下下棋吧?至於成國公的事,你讓王烜還是照常推薦,任用不任用,那是朕的事,這總可以了吧?”

“謹遵聖命!”

心思沒了,這句話說起來就歡快多了。

皇帝還向邊上尤址吩咐,“去將《孝宗實錄》拿來一份。”

“是,陛下。”

“朕記得,弘治五年時,孝廟詔曰:太廟配享諸功臣,其贈王者,皆佐皇祖平定天下,有大功。而子孫或不沾寸祿,淪於氓隸。朕不忍,所司可求其世嫡,量授一官,奉先祀。等推薦來了人,朕可仿先帝而詔,如此,名正言順,此事可成。”

“陛下心智無雙,芷兒誠心拜服。”

朱厚照有幾分自得,像是形成了某種成就感,心裏也開心起來。

方寸棋盤之間,兩人捏著黑白子對弈起來。

……

……

十二月是冰天雪地的時節,越往北越是冷。這種季節,原本應是過節的好時候,日子過得好的軍中將校都是打二兩酒,切幾斤帶肥的肉,躲著呼嘯的風雪過日子,盡量連門都不要出。

不過今年卻不行。

朝廷來了聖旨,要算總賬,以往侵占的軍中田地得趕緊報上去,報完了就是交出去。

這可不是小事。

大到指揮使、千戶,小到百戶總旗,上上下下的人沒一個是靠那麽點軍餉過活的,現在朝廷要對這一塊下手,這怎麽得了?

薊州鎮是京師的東大門,過了薊州就是華北平原北部,如果薊州被突破,那麽京師以東就是無險可守。因而在洪武年間,這個區域就很為朱元璋所看重,只不過當時設立的是大寧都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