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正德五年

不管怎麽說,正德四年就這樣過去了。

這一年總得來說有些喧囂,年初的時候少府因為兩京築路之事在淮安府鬧了個笑話,弄得少府令顧佐都吃了瓜落。

隨後就是張璁奉旨出寧夏,清屯大事涉及太多人的利益和性命,搞了大半年,搞出了個兵變,到現在連成功的希望都沒看到,逼得朝廷派大軍和指揮使提刀殺人。

朱厚照算是朝堂、財源、軍隊都大權在握的帝王,結果還搞成這幅模樣,難怪歷史上這類改革大多失敗,甚至有些人才搞個開頭,就不知道死在何處亂刀之下了。

確實是太困難了。

現在其他幾個軍鎮在重壓之下雖說沒鬧出亂子,但也沒聽說清屯有什麽大的進展,朱厚照估摸著還是阻力太大,怕是不少人在陽奉陰違,一個管理系統的中層出現問題,叫他們自己革自己,可不得陽奉陰違麽。

現在碰上過年,天氣也不好,除了平叛其他大事暫時都可以緩慢些。

不過朱厚照的旨意,京營和上直親衛還是按照原計劃調動,兵部尚書齊承隧所領部隊進駐永平,理由也好找的,這裏出現過兵亂,大過年的給百姓維持基本秩序去。

但實際上,是去清算去了。

當初有兩衛人馬主動聯系亂兵,襲擊官軍,這太惡劣了,雖然說有些人半途中看形勢不對又再次反水,但這世上沒有那麽便宜的事。

這可是造反啊。

跟著起了事,不成又立馬走回頭路,還有這種回頭路可以走?

朱厚照讓內閣拿出個辦法。

反正全都殺了,是不妥當的,不然以後再有這類事,那不會有人反水了,肯定是一反到底。

所以這部分人還是不殺頭了,家人也不牽連,不過家鄉是不能待了,要麽去嶺南、要麽去甘肅、要麽去河套開墾荒地,反正自己選一個。

對於安土重遷的國人來說,流放也就比殺頭輕了一些。

原來內閣還想把在遷西繳獲的一些銀兩拿到京師裏來,這幫貪官汙吏,不知道伸手拿了多少錢,一場亂事鬧下來,竟然鬧出黃金四千兩,白銀十六萬兩的笑話。

看著這些白花花的銀子,真不知道是該憂傷於以往的吏治太腐敗,還是該滿足於平叛的大成功。

先是騰驤左衛百戶繳獲了兩大箱,後來又在城中搜出兩大箱,滿箱滿箱的黃金這種事過於吸睛,現在估計整個薊州鎮都傳遍了。

朱厚照在廷議時都被氣笑了,由此而對臣下說: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竟有如此多的黃金,軍屯是不是應該清理?不清理都不知道這幫人這麽有錢!

不過這些銀子都搬到京師來朱厚照不同意。

他的內帑有三百萬兩白銀,盡管現在每年能存的錢下降了,不像原先動輒就是一年三四百萬的,主要是勛臣集團和部分文官要分紅,而且這兩年他攢騎兵還是花了不少。

但這也夠了。

況且眼下平海伯才剛入京呢。

一個皇帝不能搞成守財奴,私聚那麽多銀子幹什麽?他寧願分給將士們,叫他們樂呵著繼續打仗去。

聖旨一下,騰驤四衛、燕山左右衛作戰有功,而且一戰而定薊州是大功,再加上還是過年,每個士兵都不能回家,所以朱厚照給了他們一個新的概念:過節費。

繳獲的銀兩換成白銀大約二十萬兩,一兩都不用上繳,上下官兵按照一定比例給分掉。

正好給邊軍開開眼,什麽叫上直親衛中的甲級衛啊?

完完全全的皇帝心肝兒。

按照長官多拿,士兵少拿的基本原則,薊州的上直親衛大概每名士兵能得到六兩白銀的賞錢,上面的百戶、千戶那就多了,畢竟三萬人分二十萬兩銀子,百戶能拿到二三十兩,千戶更有上百兩。

這樣六個衛所,上至指揮使千戶,下至小旗士兵都不提不在京過年的事了。

最好,明年再來一次。

騰驤左衛的百戶官左洞已經升千戶,但是本衛所裏是沒有空缺的,上峰的意思,職位先提,銀子先拿,等後面班師回朝再做具體調整。

永平府這處地方也就這麽叫三萬大軍給占了下來。

楊尚義任命了耿啟為清屯專人,他在六路上直親衛的襄助之下分赴各地重畫軍屯田畝,同時登記造冊,確權發證。

這樣的力度來搞,整得麻斌都沒人抓。

呵,可都老實的很呢。

所以抓人的不是錦衣衛,是另一批人——楊尚義的人。

主要是參與作亂的士兵和家屬,這種謀逆大罪尋常人都不敢包庇,不少人家是闔家都被抓走,府內的百姓則大多閉門自守,相互間的親戚往來都停了。

弄得上直親衛的許多士兵手裏攥著銀子,卻根本沒處花。

除夕這日軍營放假,左洞只能和自己的弟兄們跑出城到鄉下買了幾只雞鴨和一頭羊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