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新年新侍從

耿啟被問得憋到說不出話。

錦衣衛的名頭他也是知道的,直勾勾的問你上面是誰,好像在審問似的。

沒有辦法,他也只得接受了。

正月初八時北方下了一場大雪,薊州、順天都報了雪情。

漫天的白雪覆蓋大地,天地之間都霧蒙蒙的,走出了城到鄉下,田間地頭都是枯敗的楊樹,冷寂、空曠。

雪停以後才在白茫茫之中看見一對對黑點。

雖然耿啟對上次錦衣衛殺人提出了點疑義,但是隔天他再下鄉,才發現遇到的每個人忽然變得客氣了許多。

不似之前那般拖拖沓沓,反而帶了好幾個管家一樣的人,主動把耿啟這路人馬往地裏領,說話之間也滿是熱情。

“這片地先前存在私役的情形,是吧?”麻斌還是掌握了部分情況的。

“額……有是有的。不過上差放心,那是老黃歷。現在朝廷說不允許,那末將便禁了這一條。”

這家夥聽話的耿啟都有些不習慣,不過他懶得管這些,自己走到田埂上遠望,“以前的老人說,開墾這些荒地都不容易的。”

“末將一時糊塗,起了貪念。但總歸沒有糟踐這些好地,現在朝廷要收回,不用煩心,明年開春就可耕種。正巧天降瑞雪,這是吉兆啊。”

耿啟道:“時間緊張,得快些把這些田分到軍戶頭上,以往的黃冊也得重新弄。趙千戶,你這裏也是每戶30畝?”

“是的,這塊地力好。每畝能產兩到三石糧米,30畝地一年能得七八十石的糧米,只要是豐年怎麽也夠了。”

麻斌哼了一聲,“你也說了,得是豐年。若不是豐年呢?還有那些沒有30畝地,要怎麽活?”

而且這還只是稅前。

“上差說的是,末將糊塗,末將糊塗。”

耿啟也不啰嗦了,“就這兩天,馬上重分田畝吧。就按照每戶30畝,要登記入冊、給予田契。麻副使還是寧夏來的,寧夏分田之後還有個辦法,就是不允許田產買賣。”

“不允許買賣?那要是有人私下賣了呢?這算誰的?”

“私下買賣朝廷不承認。換句話說,只要賣田的人告官,一告一個準,官府必須將田判給原主。因為是違反朝廷法度的購買,買田所花費的銀子,自然也就要不回來了。所以趙千戶要是想買,盡可去買。”

麻斌還添了一句,“也可以買通官府的人,將田不判給原主。”

趙千戶是慫,但是好賴話還是聽得出來的,錦衣衛的殺神和你說賄賂官員這個辦法,那你能信?

所以頭搖得和撥浪鼓似的,“不敢不敢不敢,末將一定按照朝廷旨意辦事。耿指揮說的事,我們最多二十天,必能分好,這都是熟田了嘛。”

這樣耿啟就騎馬前往下一個地方了。

其實這樣做起來很慢,薊州那麽大,這要跑下來得到什麽時候?

不過隨著範圍的擴大,總兵府那邊肯定還會再派其他專員,誰讓現在上邊兒要求高,錦衣衛天天看著。

現在還傳出個要第二輪巡視。

這個人人都有壓力,麻斌也有。

如果第二輪巡視,巡不出什麽太大的問題他還可以交差,可萬一找出一大堆毛病,那皇帝到時候要懷疑他的作用了。

“耿指揮,今兒比前幾次輕松了吧?”

這麽一上午已經看了三處地方了。

“仰賴麻副使襄助,確實沒那麽難了。”

麻斌拍了拍自己的刀,“有時候,還是得靠它。”

“還有一事。”

“怎的了?”

“雖然我明白朝廷的意思,不過買田的錢都不退,這也未免不講道理。”

麻斌輕擡眼皮,“但這樣管用。”

……

朱厚照在春節後收到了關於薊州屯田清理推進情況的奏疏。

心中感嘆,看來還真得殺幾個人才管用。

“侍從室有人吧?叫一個來。”

“是。”

侍從室現在變成三個人了,靳貴當然算一個,他像屁股沾了膠水兒,好幾年沒離開侍從室,而後就是謝丕。

不過他們兩個人實在是不夠,忙得是腳不沾地,所以朱厚照也一直在考慮增加一個。

一直到今年過了除夕,宮裏遞出聖旨,調翰林院編修景旸(音同‘陽’)入侍從室。

景旸是正德元年朝廷加科的榜眼。

中第之後在翰林院也熬了近四年了,朱厚照偶爾會關注一下翰林院這個儲才之所,看看到底有沒有真的大才。

不過沒看出眉目來,畢竟才華都在肚子裏,實在也不容易看出,他又不會僅憑一些文章就胡亂任用,但景旸這個人,還是入了他的眼的。

因為這家夥是個拼命三郎。

朱厚照曾經吩咐過翰林院,要他們整理唐宋之時的軍事建設史料,尤其是唐朝。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各類資料,他都會要求翰林院整理,以供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