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物質決定精神

正德五年,皇帝將費宏調為鳳陽巡撫,但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三年後入京轉為吏部侍郎。

本來韓文致仕,費宏畢竟狀元出身,外加兩任巡撫,所以應該當得了戶部尚書這一職,歷史上這個年頭他都入閣了。

不過皇帝沒有‘鐘情’於他。

費宏什麽都好,學行俱優,才望茂著,謀國盡心、持重大體,也算是個老臣、重臣,而且還跟隨皇帝多年,當初朱厚照還在太子府時,就認識費宏了。

但他偶爾會讓朱厚照覺得持重有余,而特點不足。

就有點像蕭何後面的曹參,張居正後面的申時行,但朱厚照是要蕭規曹隨的蕭,不是蕭規曹隨的曹。

現在的正德之年和歷史上也有區別,

歷史上因為武宗荒嬉,所以很多大臣紛紛遠離了朝堂,正德十年,楊廷和已經是內閣首輔了。

可現在不一樣,楊一清還在,甚至劉健仍然活躍,在他們之後,王守仁、王瓊、王廷相、王鏊、張驄、楊廷和、梁儲、彭澤、毛紀……全都在。

朱厚照自己還培養、提拔了一些大臣。

那麽多幹練之臣同處一朝,費宏再想入閣,難度已經非常之大。

所以吏部侍郎做了二年,今年又轉為禮部侍郎,另外書院、國子監也一並叫他兼領管轄,算是仍然重要,但容易被替換的一個角色。

不過費宏本身並沒有大的缺陷,所以朱厚照從未想過要替換他。

去禮部對他來說也挺好,當初他在詹事府的時候,上司就是王華,現在近二十年過去,兩人又重聚首了。

而說回鳳陽巡撫。

正德八年以後,天子調了另外一個人,便是原來在浙江當布政使的宋衡來巡撫鳳陽。

已經登基十年了,新一代思想更開放、思路更活躍的大臣逐漸走上主要職位是必然也應當的一件事情。

當初朱厚照命王鏊在書院之中傳播經世致用的學說,改良文風官氣,那一批走出來的官員之中,宋衡就是代表。

此外還有章黎、陳季、張池等。

鳳陽巡撫衙門在淮安。

這日,侍從室侍從楊慎登門拜訪,他從袖口裏拿出一張紙條,“宋中丞,禦駕已從濟南出發。出發之時,陛下嚴令路途各府、州、縣不得阻撓百姓攔轎鳴冤,為此,陛下已經在濟南抓了一人了。今日特地拜訪,告知此事。還望宋中丞管束好臣屬,以免惹怒了聖上,為禍自身。”

“陛下聖旨,又豈敢不遵?”宋衡聽了以後不敢馬虎,“本官這就傳達下去。楊侍從,除了這些,陛下可還有其他的吩咐?”

“行宮的事,有鹽商極力要求,陛下已經允了,所以宋中丞不必多憂心。陛下此次南巡是要查看各地民情,淮安是淮河、京杭運河和黃河三河交界之處,陛下已經明旨要視察河務。知道宋中丞想問什麽,不過陛下的意志為臣子的誰能左右,因而到時看哪一段河堤都有可能。”

鳳陽巡撫還是河道總督。

這些他都逃不掉。

宋衡心想還好他歷來不在河堤這種大事上開玩笑,所以現在心中才能安穩,“多謝楊侍從提醒。”

楊慎走後,宋衡立馬點兵將出發。

皇帝要看河堤之前,他得先看一遍。

有底歸有底,但不能夠躺在衙門裏睡大覺,否則態度就是不對。

除非你有絕對的把握,不管皇帝看哪裏,那都沒問題。說實話,但凡是個正常人都會選擇保守一些,自己先去看看。

古時候的大臣總是要千方百計的阻止皇帝出宮。

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像現在這樣,皇帝一旦出門,那各地的官員大多都得雞飛狗跳一陣。

自宋衡這個河道總督之下,各地官員全叫他給發動起來了。因為不知道皇帝到時候具體會看哪一段河堤,所以只能一一排查。

這就是領導視察的用處。

朱厚照不想走一路抓一路人,所以他明著告訴這些人他要去視察河堤。實際上就是要他們查漏補缺,趕緊把活幹好。

作為皇帝,最終的目的是要事情辦好,而不是以抓幾個貪官發泄情緒為主,他前世看了十年,今世又當了十年皇帝,早就看明白了,天下的貪官是殺不盡的,如果每天囿於這一點,那事情到最後誰來幹呢?

所以古時聖賢也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皇帝基本是半躺在自己寬闊的馬車裏,車身有些輕微的晃動,但他已經慢慢習慣了這種沒有減震的感覺。

路邊休息的時候。

趕回來的靳貴和顧佐將自己看到的情形和皇帝稟報。

山東的情況的確好很多,有了紅薯以後,大部分百姓還是能吃得飽,這是好的一面。

壞的一面,各地心黑為禍的鄉紳並沒有因為盛世而減少,所以他們也能聽聞一些某某員外家名聲很不好的具體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