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文武相輔

正德十年五月中旬,京師的飛馬終於抵達了甘肅。

歷史上的正德後期一直到嘉靖,明朝甘肅鎮的防務壓力主要來自於三個方向,嘉峪關外方向的就是土魯番汗國。

此外還有小王子,就是正德二年和明軍作戰的小王子。歷史上,河套地區失守,導致小王子可以從寧夏入關,除了向東、向西威脅中原腹地,他還可以向西兵掠河西走廊。

當然,這一條壓力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第三個就是青海方向的亦不剌部落,也就是投降的那個亦不剌。真正的歷史上,他在小王子征蒙古右翼三個萬戶的戰爭中失敗,於是一路西逃到青海附近駐牧,自那時起就一直與明軍交戰不斷。

這一條現在也不存在了。

青海方向當然存在一些蒙古部落,不過這幾年隨著邊軍的強大,敢於冒頭的早就被周尚文順手打了。

現如今,甘肅鎮的防務壓力就是嘉峪關外,一個以國家之名存在的土魯番汗國。

甘肅這個地方土壤質量較差,大部分都是沙漠和戈壁地帶,這種地質條件並不適合農耕文明生存和發展,有明一代在這裏也人口稀少,即便是盛年,也就一百多萬人。

這是發動戰爭和進行實質性統治的不利因素。

而且出了嘉峪關這種情形也沒有明顯的變好,否則先人早就去搶過來了。

基本上,西北地區只能夠在一些河流沿岸和綠洲地區進行區域性的耕種。

另外一個辦法,就是外運物資。

正德年間就是這樣,即便有了紅薯也需要外運,紅薯的熱量低,而且對於土地的消耗很大,並不能僅靠它就讓甘肅變成江南那樣的寶地。

畢竟除了主食,還有鹽、鐵、布帛以及戰馬吃的精豆等等必須物資。

朱厚照是通過區域調節,從寧夏、河套等地區調入,形成對甘肅的支撐。

再經過周尚文幾年整備,甘肅鎮也進行了兵力的精簡,他的總兵府位於甘州(即今天的張掖市),城內設甘州左衛、右衛一萬精銳步卒,和一萬大明騎兵用來防衛鎮城。

在最西北的端點肅州,設肅州左衛、右衛,共一萬精銳步卒,用來威懾哈密和土魯番。

此外,馬榮率領五千大明騎兵也駐肅州,數量是有些少,不過再多,後勤壓力就更大了。

在甘州後方,或者說東方,原山丹衛已經建設了一處範圍巨大的官牧馬場,並有五千騎兵駐防。

再往東也就是原來的永昌衛、涼州衛等,也有千戶所駐防,不過在戰力上已經降為類似乙級衛的那種概念。

涼州衛的北方是鎮虜衛,屬於寧夏鎮的防務範圍,如果這個時期河套有失,那鎮虜衛實際上並不能提供什麽幫助,連帶著涼州衛也很危險。

但如今並沒有這樣的憂患。

大明整體的思路都是精銳在外,次精銳在內。

現如今,只要朝廷下令,周尚文是可以調動兩萬精銳步卒和兩萬余騎兵這樣規模龐大的部隊的。在西北,與各部落、汗國爭鬥,這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巨大力量。

此外,甘州城也因為朝廷這幾年富裕,所以進行了擴建和加固,城墻周長達到了十二裏三百五十七步,高三丈三尺,厚三丈七尺。城墻東、西、南、北正中各開一門,各門上鑲刻橫額。同時,在城墻上修建了大量的敵台和角樓,形成了完整的防禦體系。

城內,生活著西北區域最多的漢人,同時也是中原與西域進行貿易的重要節點城市,包括甘肅鎮總兵府、甘州衛指揮使、鎮守太監府等軍事色彩的設施都在此處。

可以說,連續幾年的軍事建設,帶來的人、物和安全等稀有要素,已經使得甘州城重新生機勃勃。

此次皇帝下令可以對外用兵的底氣,也來自於此。

周尚文接到旨意之後,頗為振奮,他將馬上叫人請來了甘肅巡撫曹觀平和甘肅鎮守太監李力。

帳下的副將、幾個衛所指揮使當然也全都集結。

曹、李二人到了以後,周尚文便對二人說:“兩月前的奏疏,皇上已經批了,旨意就在此處。”

翻開來看,其實就五個字的核心意思:

“……哈密,不可失。”

“李公公,曹中丞,聖旨已到,聖意已明。這甘州城本官是待不下去了,最遲十日後,總兵府便會傳令大軍開拔,還望兩位早做準備,到時與大軍一起出發!”

曹、李二人都不與皇帝直接相熟,但都是通過近臣推薦而得此位,皇帝如今是這番意思,他們自然沒有二話,不多表現,怎麽能進入皇帝視線?

“我等願與靖虜伯並肩作戰!”

“好!”

周尚文心中暢快,現在已經不是以往了,都正德十年了,敢在政治上對軍事行動進行掣肘的官員只要報上去,皇帝肯定是遇到一個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