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借勢行事

南京作為陪都,幾乎完整的保留了一套行政班子,雖說有近一百年沒有使用過了,不過朱厚照在這裏略微待上幾天,官僚體系很快便開始正常運轉。

六部尚書要按照規矩坐衙,坐了衙是朝廷的官員,朱厚照就不好讓他們閑著,至少面子上要召見他們、吩咐些事情,這是一種象征。

這些官員自己也得往前湊,否則容易招致言官彈劾。

反正也是破天荒頭一遭,南京的六部衙門竟然人頭攢動起來。

他們大概也不習慣皇帝的辦事方式,但不敢去叨擾朱厚照,只能圍著王炳。

有件事,很大的事。

現在僅應天府一地,老百姓就告了二十八人。雖說沒有殺人放火,但是聯合胥吏欺壓百姓、利用權力稱霸一方的事還是有人幹的,而且不少。

如果僅是二十八人就算了,且不知背後還涉及多少人呢。

所以一個個都喪眉搭眼的。

王炳可不是什麽好講話的人,一連兩天看不到進展以後,他便威脅說:“陛下的規矩都是清楚明白的,這些人不管犯了大事還是小事,都要有個說法,你們這樣屁股不動……到了陛下那裏,陛下就會懷疑是不是你們和這些人有什麽關系?”

“王閣老!”這些人也都是胡子花白的老學究,並不怕他,“你無憑無據,可不能胡亂講話!我們這些人何時屁股不動了?這每一樁案件都涉及不少人家的性命,總不能武斷定案吧?您習慣了撂高帽子,我們腦袋小,可接不住。”

能被弄到這裏來當個閑職的,基本都不被皇帝重視,而且多多少少都是脾氣性格有些怪異的人。與王炳頂撞之人名謝體中,在南京做工部尚書,腦子不開竅,喜歡和天子頂撞,總是要堅持自己的那一套,還美其名曰剛正。

這些人,要想像王華一樣再返回北京,那可得生個王守仁這麽個兒子才行。

王炳其實心裏瞧不上這樣的人,“十余天了,沒有半點兒動靜。這就是謝尚書說的不武斷定案?”

“十余天又怎了?我等都在仔細問案,只是這些案件大多都是幾個老百姓的一面之詞,沒有確鑿的證據,閣老難道敢輕易定罪?這可是許多條人命!”

皇帝在淮安‘輕率’的斷了一案,但那是皇帝,不代表人人都可以。其實按道理來說,皇帝都這樣辦了,下面的人也容易有樣學樣。

不過那看碰到誰。

王炳的腦袋上青筋忍不住開始跳,難怪皇帝要將他們扔到這裏來,是誰面對他們都得頭疼。

沒辦法,他轉身就得去向皇帝稟報。

倒也沒有抱怨,也不敢抱怨,當然了,氣得不輕。

朱厚照一看就笑了,“怎麽了,除了朕,天下可沒幾人敢把王閣老氣成這副模樣啊。”

“陛下言重了,臣豈敢生陛下的氣,倒是臣有時愚鈍失措,惹了陛下生氣。”

“那到底是怎麽了?”

“陛下,老臣是想……應天府、常州府等民情民事,能否不叫南京的各部尚書插手?”

朱厚照雙手交叉抱胸,他略微一想漸漸明白過來,“他們陽奉陰違嗎?”

“臣以為是的。”王炳才不客氣,就說難聽的話,“他們個個都說人命關天,不可輕斷,連日來毫無進展,臣是惟恐壞了皇上的大事!”

“恩……”

朱厚照開始在踱步,並慢慢的思考,“淮安府那邊的情況,你有沒有再問問看?朝廷在那裏抓了不少豪強,現在反響如何?”

王炳卻不敢說實話,所謂豪強,其實大部分就是地主,地主多多少少和官員都有聯系。

十多年前皇帝拼命要查案的時候,就有人說過士紳是根基。

所以這種規模較大的行動,實際上是有怨言的,在官僚體系內部就有怨言。

這是統治的基礎。

忠君那一套對於九成的人來說都是騙人的,一旦開始傷害自己的利益,那肯定是換了一個臉色。

只是朱厚照不在乎,朱元璋殺得更狠,他又沒有像楊廣那樣不惜代價使用民力,就是士紳集團內部不滿意,他們也不能動搖大明這天下。

“陛下恕罪,臣還沒仔細問過。要麽今日臣便去信一封詢問詢問。”

“還是問問吧。”朱厚照點頭,“這件事宋衡做著不容易的。在南直隸估計也不容易。至於你今天說的這些人,他們的脾氣朕領教過,朕很想幫你出氣,但朕的話‘不管用’啊。另外,自古以來聰明人都是借勢行事。他們既然脾氣硬,你就和他們吵吵。吵得越大,朕越喜歡。”

王炳開始琢磨起借勢行事這四個字來。

“微臣鬥膽,懇請陛下賜教。”

“恩。”

王炳在他身邊很多年了,算是有缺點的忠臣,其實可以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