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聖君憂邊患,河嶽見軍功

捷報抵京,京中頓時震動,民心如雷,朱厚照就是在這皇宮之中也是聽得到的。

接下來要做什麽,自有皇帝和內閣商議。

在他們之外,朝野和民間同樣興奮。

當年杜甫寫過一句‘忽聞官軍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這就是文人情狀的寫實。

捷報之後,大才子楊慎在《明報》遞上自己的文章,文章名:漢車師、唐西州、今復歸。

楊廷和接了皇帝關於重塑民族內涵的差使,楊慎是協助他的父親的,所以這篇文章乃是有意而為之,突出一個‘漢唐故國,領土不可丟失’的味道。

京師之中載歌載舞,不夜城更是連日狂歡。

正德九年,入京參加會試但不幸落榜的夏言便約了幾個好友一同慶賀。

他們這些人都是在落榜之後不願意返鄉而留在書院苦讀的舉人,若是有些路子,還可以到國子監就讀,夏言便是後者。

不過即便在國子監,大部分也都把時間都耗在書院之中。

書院在平日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安靜的,不過這次捷報卻不一樣,夏言也是‘被通知’的群體之一。

便是一個尋常的讀書人,忽然間沖進書院對著他們大聲宣布:官軍勝了!!

讀書雖需靜心,不過聽聞這種消息,他們這群人立馬擊節歡慶!

“再收西域,我大明中興之局已成!”

“皇上十年治國,終有所成矣!可賀!可賀!”

“公謹(夏言字),你怎得呆滯住了?說兩句?!”

夏言禮貌性的回笑,“說便不說了,同賀吧!”

之後便是眾人約著,三五成群的,各自為伴。

京中各酒樓這幾天也迎來了好生意,把酒言歡嘛,沒酒怎麽能行?

店掌櫃也不知西域是個什麽勞什子地方,但看到天天客滿,他也跟著高興,連帶著店小二還得了賞錢。

於是這些最普通的人也加入這場歡慶,夏言聽那店小二說,“以前也沒聽說這什麽土魯番是哪裏的國家,一點兒消息都沒,忽然之間官軍就打了個大勝仗哇!”

“你當然不知,官軍今年春天就出征了!”

店小二也不在意,只講:“小的們都能跟著領賞,這肯定是大大的好事!最好官軍年年都勝,咱們也能年年發財!”

喲,這家夥會說。

“嘴甜,看賞看賞!”

其實人家是故意的,店小二伺候到現在早就知道什麽好話這些人愛聽了。

他這點小聰明也瞞不過滿屋子的讀書人,但還是有人願意賞。

“公謹你瞧,那人叫黃維,聽聞他有一叔父在軍中任職,此次如此開心,怕是覺得黃家要受些封賞了。”

夏言微微點頭,開辟疆土,這是莫大的軍功,自然是人人領賞。

熱鬧啊,

怎麽能不熱鬧?

可惜他去年落榜。

不然今年怎麽樣也能撈個觀政的差使,這是最差的,他的父親當年在浙江、山東都任過職,在山東任得還是臨清知州,屬於比較重要的官職。

所以只要他及第,一份像樣的差使還是謀得到的,那樣的話,他也可以為天子效命了。

夏言生於成化十八年,官宦子弟,生活優渥,但如今他已經三十四歲,幾乎無所成,心裏頭說不憋屈那是不可能的。

國家強盛,官軍大捷,他當然開心。但外界越是熱鬧,他的內心就越是孤寂。

酒肆盛況之後,他一人來到河岸邊,河面上倒映著接連成片的燈籠,京師繁華盛景如同夢幻。橋下的轉角他又遇到那個得了賞錢的店小二,人家此刻在咬著銀錠,享受著喜悅呢。

大概是注意到自己在看他,店小二戒備的收起錢,故作一番傻笑。

夏言輕笑,從袖口裏掏出一塊扔過去,“剛剛在裏面沒有給你,這是補的。補你那句吉祥話。”

店小二從戒備轉而大喜,“多謝老爺,老爺升官發財,多子多福,長命百歲,連撞大運!!”

連撞大運都出來了。

“你是不是就會兩三個詞?”

“嘿嘿。”店小二還是傻笑。

不過這樣一來距離稍稍拉近了些,店小二問:“老爺,好像看著不高興?”

“高興,大明強盛,故土新歸,滿京城都高興,我如何能不高興?”

“喔……”他想說看著不像,但不敢。

夏言嘆息一聲,“只不過……這天大的喜事,卻只能旁觀。”

說話間橋上傳來一陣歡呼,原來是有文人士子酒後吟詩,他們抓著這段短短的時間瘋著、樂著,有一頭戴方巾的年輕人大喊:“馬映漢陽雪,旗包隴右風。聖君憂邊患,河嶽見軍功。”

“好!”

之後有人重復高唱:聖君憂邊患,河嶽見軍功!!

店小二撓了撓頭,“老爺,他們說的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