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朕會怕他們?

正德十年十月,內閣首愧楊一清入宮再諫皇帝,請罷張璁,並駁斥其疏。

皇帝不許。

於是事情開始發酵。

事情傳開之後,頓時滿朝嘩然,眾臣紛紛遞奏疏入宮,要麽請見皇上,要麽請開早朝,共議此事。

甚至有臣子直接在奏疏中明言:陛下臨禦之初,講學修德,敬天勤民,無所不知,天下之人皆以為堯舜之治可指日而俟矣。然近年以來,視朝漸遲,或日高數丈,殊非美事。

這就是直接拿朱厚照不上朝來生事。

其實明清以後,早朝已經成為一種儀式,就是勤政的象征,正兒八經的事哪輪得到那麽多人七嘴八舌的說一通。

而且乾清宮那麽大點的地方,站不了幾個人。

大會辦小事,小會辦大事,本來就是這樣。這次就是急了,無非就是想要一起朝見皇帝。

不僅如此,張璁因為人緣不好,也開始為人所攻訐。

朱厚照翻開一疏,就是說他‘驕縱肆意,縱容親屬奪民田廬’。這種事情誰也不知道,反正風聞奏事。出來一個人說自己是張璁的親戚,然後胡作非為也不是不可能。

放下一本,再打開一本,滿篇又是罵張璁‘誘君以利、心懷不軌,’

還說‘陛下深居九重,言路之臣皆畏罪默隱’,希望皇帝能夠‘復奏事之朝,遠邪佞之人’。

啪!

邊上尤址嚇得一抖。

只聽皇帝憤怒的把奏疏全部推倒,道:“不看了!全拿走!”

“快點兒的,”尤址腦袋微微偏向後邊兒,手上做著動作要求幾個內侍把這裏收拾好,他自己上前陪笑,“陛下息怒,國事雖重,也不可不注重龍體。再說都批了兩個時辰了,便放一放,出不了什麽大事。”

朱厚照揉了揉眉心,“尤址,你說朕有的時候是不是待他們太過優厚了,以至於他們敢隨意開口,便是不過腦子的話也敢送呈禦前!”

“陛下……自然是寬厚仁德,奴婢是陛下或許是寬了言路,大部分時候都不在言辭上苛責臣子,以至於他們越發的膽大妄為。”

是有這個可能,因為朱厚照畢竟不是真正的皇帝。

他給人頂撞兩句,或是說兩句難聽話,不會馬上就翻臉。這個是上輩子帶來的,他總覺得說說嘛,又能怎樣?

實際上,宮廷生活之中,對皇帝說錯一個字都可能掉腦袋。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了,習慣使然,這種時刻再細究這個也無意義。

“你將這些奏疏全都收起來,送到侍從室,讓他們去鑒別,把與張驄無關的挑出來,其他的朕一概不看!”

“是,奴婢遵旨。”

“還有,明發旨意,明日召張驄入宮奏對,其他人,朕一個不見!”

氣人誰不會,他媽的氣死你們。

“今天就到這裏吧。”朱厚照指了指這一大攤,“你命人收拾好。朕去一趟坤寧宮。”

不看了,到後宮放松去了。

沒有天子的旨意,這些奏疏上罵得再兇,難道還能有誰自作主張把張驄給抓了?

他不是什麽幼年弱主,幾十上百個官員鬧出一點兒聲勢就想嚇住他?

這怎麽可能。

就是這些人全部辭官罷任,朱厚照也同樣不懼。

朱元璋都把官員殺到不夠用了,一樣沒事。

前世的經歷告訴他,官僚系統中最為重要的一定是事務官,就是具體辦事的人,頭頭有用,但缺一段時間的頭頭是可以的,唯獨不能缺下面辦事的人。

這些人都是不怎麽冒頭的小人物,輕易不會放棄自己的官職。

只有那些清流,幹不出什麽具體的事,還覺得離了他就不行了。

反正這個準備他是做好了。

而且有這個可能。

歷史上,劉瑾禍亂朝綱的時候,很多大臣就引憤而去,現在人人都覺得張驄就是個忽悠皇帝的奸佞,如果天子始終不聽勸,那麽估計也會有大臣遞上辭呈,以示決心。

沒關系,他現在就要召見張驄,還要看在他就不答應的情況下,這幫人能做出什麽來!

侍從室裏,靳貴著急,謝丕、景旸則有些不安,他們兩個都還年輕,沒有見過這種如洪水一般的奏疏。

結果惹來皇帝的兩句教訓。

“朝堂動蕩,自有朕在前面給你們頂著,你們慌什麽?”朱厚照不客氣的說,“如果你們要加入這幫人來勸誡朕,趁早收了這條心,要麽就當棄官而去的第一人,否則就安安穩穩做事。朕這個皇帝還怕這些?!”

“臣等不敢!”

“起來,幹活兒去。”

“遵旨。”

朱厚照掐著腰,快速的來回踱步,想了想去覺得還是等明天見到張驄再說。

張驄自己當然知道那份奏疏上去的影響,但他同時也知道,正德皇帝不是一般的軟弱之主,幾封彈劾的奏疏要不了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