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百分面試

說一千道一萬,先要把田給丈了。洪武年間天下有八百多萬頃田地,現在估計只有一半。

能把這件事做成,重新梳理好,哪怕稅制不改,天下也會煥然一新。

但這件事難度太大,首先就是沒有足夠的人手。

畢竟天下那麽大,一塊一塊地的把形狀、畝數、土地等級都給重新查一下,光是想便覺得這是非常大的工作量。

而且在中原地區還好,到了一些偏遠地方,要是誰去量大戶的田,人不給你打出來才怪。

所以不管是定法規,定人員都有其現實需求。

“……微臣需要五千個、懂得土地測量、掌握清丈流程的測量人員。只有讓他們進入全國各縣衙,和知縣、縣丞互相配合、互相監督,才能真正推動土地的丈量。從根本上來說,這需要銀子。”

朱厚照覺得錢能辦到的事,都問題不大,“每人每年20兩銀子作為俸祿,5000人的規模便是十萬兩。不是不可以。”

張驄道:“微臣想再提高些。二十兩……”

“二十兩可不低,朕知道尋常人家一年的花費都不會到二十兩。”

“陛下,這些人手中都握有權力,很容易為人賄賂,臣當然會命人監督他們,不過不可能面面俱到,若是給的銀兩不足,會有更多的人鋌而走險。再者,會丈量、會記錄,這至少也要是個秀才,絕非一般人可以勝任,因而……陛下覺得四十兩是否有可能?”

這麽大的事情,朱厚照不想糾結於十萬兩銀子,這叫‘幹大事而惜銀’。

實際上朝廷也可以讓各地官員來負責這件事。

但效果會很差。

一來古代的官府職能並不像現代那麽大,像這種事情他無力為之,光是下命令有什麽用?朱厚照自己當過下屬,知道會有那種領導,下個命令恨不能讓你解決世界和平問題。這是沒有意義的。

二,如果不顧這一點而強行下命令,那麽地方官為了自己的烏紗帽只能想盡辦法增加開支,這些錢最終會從什麽地方出還用想麽?從這個角度就可以理解,為什麽有的時候上面是好的旨意,但到最後卻成為惡政。

最後一點,地方官本身就已經和當地的豪紳利益勾連,讓他們主抓,這能有多大意義?

所以既然國力強盛,既然花得起銀子,就不要在乎這麽幾個大子。

朱厚照覺得,以張璁的才能必然是想過依靠地方官,可最後到他面前說的是花錢重新招募人員,說明他必然也是考慮過的。

經過這樣一番思慮以後,他點頭,“可以。但是需要培訓吧?這又是一筆銀兩,想必二十萬兩還不夠。”

張驄點頭,“正如陛下所言,而且招募、挑選、培訓,這至少也需半年的時間。”

“磨刀不誤砍柴工。銀子的事也不難,撥個專門的款項即可,你將費用報上來,只要合理即可。”

“謝陛下諒解。臣現在要說這第三點了,便是要定流程。這個事情牽涉的廣、人員又多,必須要有一個固定的、清晰的流程,規定好沒一個環節所需做的事情,從測量、到記錄繪制、到核實匯總,最終上呈,每一步都不能亂。

此外,每一頁數據、每一張圖紙,必須要求測量人員、當地知縣、縣衙直接經辦人員和田主四方共同署名確認,若是田主不會寫字,由測量人員代簽,並按上田主手印。”

朱厚照眉頭一挑,四方確認?

這其實是他上輩子接觸的東西,為的是避免哪一方暗中操縱。

所有人的都署名,只要一方出問題,剩余的三方連帶追責,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不規矩的事情。

此外,這些資料可以長期保存,以後也便於核查。

朱厚照有些意外,張璁果然是有些才能,不能小瞧我們聰明的老祖宗。

“多方署名,可以是可以,不過這樣會不會太過於繁瑣?”

“不繁瑣的,陛下想一下,僅是寫自己的名字能有多繁瑣?而且微臣以為這個冊子從知縣出來到知府衙門,要有知縣的署名,從知府衙門到布政使司衙門,要有知府的署名,層層上報,逐級負責。最終到了京裏,要入庫,便由臣來署名!”

嚯,這個決心下得蠻大的。

“你要署名?你有這個膽量?”

張璁跪了下來,義正言辭的說:“既然是為朝廷做事,為陛下做事,臣自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且臣自己要署名,也是要謝絕那些想走後門的人,畢竟這是要掉腦袋的,除了陛下,誰能拉下臉讓臣自願的把腦袋交到他的手上?”

“嗯!”朱厚照很認真的點了點頭,雖然他不是很相信這句話百分之百的真實性,因為張璁肯定算定自己不會殺他,不過能有這份決心,也很不容易,“張璁,你既為朕拼上了性命,朕又豈會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