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復名西州

正德十一年的五月,從京師派來的欽差隊伍出了嘉峪關,一路向西過哈密抵達原土魯番城,現在則復名西州。

西州這個名字雖然音同稀粥,不過抵不過天子喜歡,盛唐之時這裏便是西州,重新恢復這個名字在恢復漢家榮耀方面有特別的意義。

另外,朝廷本身在清理土司,自然也不會在新疆再以羈縻政策統治,那麽隨之而來的就是要在西州設立衛所——駐軍。

軍隊都沒有,還叫大明的領土嗎?

而原先由周尚文率領的西征軍都是甘州、肅州的衛所,隸屬陜西行都司。

戰事結束以後,他們是要回原地布防的。

新疆地域廣大,西州之地,地處盆地,東西八百裏,南北五百裏,扼天山南北孔道,又當中西交通要沖。

朝廷當然要在這裏駐軍,不僅駐軍,而且還要在這裏築城。

天子令既下,京師就派遣了由少府令顧人儀為主,戶部、工部侍郎為輔的欽差團,除了官員,還有以成國公次子朱鳳為首的百余將官,和各類工匠,運輸軍器、糧食等物資的農夫。當然按照現在朝廷的財力,這都是花錢的。

這些將官之中,幾乎都是軍學院培養出來的,少部分是從其他衛所征調,之所以由朱鳳率領,便是這些將官之中不一半都是勛貴子弟。

眼下的朝廷中,立功升爵的不在少數,而大明軍隊無往而不勝,這幫人都爭著去。

除此之外,朝廷也將青年將軍馬榮調至楊一清麾下,已原哈密衛為基礎,再從陜西調兵,重新組建了西州左衛、西州右衛和哈密衛。

朱鳳、馬榮再加原哈密衛指揮使淩衛鋒各任指揮使。

戰馬的問題同樣好解決,西州那麽廣大的地方本身適合養馬,而且楊一清本身還是馬政出身。

當然,還有一樣神器,就是擺在眾人眼前的大炮!

朱鳳風塵仆仆,幾年的戎馬生涯以後,整個人已經再看不出那種勛貴子弟的優寵,在楊一清面前更沒有任何的架子可講,他頗有幾分神采的說:“這些紅夷大炮每尊重達千斤,這麽遠的路程都不知道怎麽走過來的!”

楊一清頭發和胡子都白了很多,不過精神還可以,遠離了京師的人心,在這裏雖然最初有些不習慣,但漸漸的也能感受到清凈的美好。

“四尊還是少了些。不過運來太遠,已是不易了。”

朱鳳道:“部堂所言不錯,新疆如此廣大,都知道光是守衛西州四尊便不夠用。但皇上已經說了,不好運就慢慢運,一直運。”

楊一清能明白的,皇帝想要漢化這些區域,而且準備長期駐守。

“城樓建好以後,搬到城樓上。”

“是!!”

西州城內是塵土飛揚,因為明廷正在這裏擴築城墻,楊一清到了以後幹脆主持對全城進行重新整修,城內的大道、小巷,官邸、民居全都按照漢人的風格進行重新布局。

總督府這塊牌匾也掛了起來。

新歸之地,總是要有各種各樣的事了,而且京師很關心這裏,才五月份,軍隊、工匠以及一些隨行遷移的百姓就已經到了。

從河西走廊跨越隔壁沙灘走來的時候,楊一清就已經漸漸想清楚的,他在西北的蒼茫、遠闊、雪山草原之中感受到一股特別的力量,那種力量似乎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尤其風聲呼嘯是還能聽到古時的聲響,而漢人的功績也從來不曾消逝。

現在又輪到了他。

他是當了十年首輔的人,新歸之地的整頓難不到他,首先是整頓衛所,恢復秩序,這些將官也都是他問朝廷要的。

“在你們來之前,我已命人建好營房。這裏不比中原,外族人多,我們最後的倚仗,就是這兩衛兵馬,所以本官在城東西兩側較偏之地造了營房,西州左衛在西,右衛在東,朱鳳、馬榮,你二人回營以後迅速整頓,把軍學院的將官派下去,七日之後本官會下令在城內巡視,到時候不要軍容不齊整。”

“是!”

城中百姓、商鋪已經基本恢復成原樣,漢人、蒙古人、回回人雜居於此處。

按照朝廷的施策,官府、軍營之中以漢族人為主,而民間則不對各民族進行區分,以免激化矛盾。

實際上是采取了相對隱形的歧視政策,保證權力始終掌握在漢人手中。

不過‘為主’,卻不是完全排斥。

馬榮曾提出一個觀點,他以為應當仿照當年的三千營,包括後來亦不剌部落歸降之事,在西州再組建一衛,其人員構成以回、蒙等族為主。

楊一清並不排斥,不過這等大事要上奏朝廷,待天子決策,目前的話是人員準備起來,但印信等重要東西還沒有給。

今天人都到齊。

楊一清索性一起安排了開,“眼下新疆主要是這幾樣事,第一個整頓衛所,恢復秩序這本官已經說了,第二便是按照聖旨擴築城池,加強防衛,這裏遠離中原,葉爾羌汗國仍不死心,誰也不能保證,他們不會突然發動襲擊。第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