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灰吹法

嚴嵩此行至關重要,除了控制日本、拓寬商路以外,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控制石見銀山。

控制石見銀山的目的,自然就是要開采白銀。

這其實是個技術活兒,在石見銀山的歷史上有一個很關鍵的人物叫大內義隆。在他之前,這座銀山的產量其實不高,因為冶煉的水平不夠。

是大內義隆從明朝引入了灰吹法,大幅度的提高了銀山的產能,使得它年產量穩定在年四百萬兩這個數量級,並在後續的日本歷史上引發了圍繞銀山的激烈爭鬥和戰爭。

所謂的灰吹法,是古代中國人民創造的一種獨特煉銀方法,至少在唐朝時期就已經開始得到運用。簡單的說,灰吹法就是在煉銀時加入鉛,使銀溶於鉛中,實現銀的富集,然後吹以空氣使鉛氧化入爐灰中,使銀分離出來。

當然,真的做出來是要工匠的,可不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吹氣兒就成的東西。

上一趟行程,伍文定搜集了一百萬兩白銀,那都是掠奪了人家多年存貨,如果沒有熟練的工匠跟隨,怕是明年不會有這樣的‘收成’。

好在邢觀極為重視,早已和朝廷稟報此事,而朱厚照自然不會當那種糊塗君王,對此視而不見。本身這也不是什麽難事,找幾十個工匠而已,早已安排妥當了。

其實朱厚照知道,這僅是這一座銀山的白銀,實際上日本的白銀儲量非常豐富,高峰時期整個日本每年可以年產2000萬兩白銀。

這只是白銀,還有黃金和銅呢。

可以這麽說,從現在這趟船開始,日本已經被大明君臣給盯上了,不說多,每年至少要掠他一千萬兩銀子,而且朱厚照沒有丁點兒的道德負擔。

除了派工匠前往日本,朱厚照還下令要工部和科學院組織人手,繼續加深對灰吹法的研究,同時全力改進優化制藝流程。

只要一切順利,正德十二年的春天,嚴嵩應當至少能攜帶兩百萬兩白銀,以及數量不等的黃金。

而這段兩三年的培育期一旦渡過,這就是第二個‘海貿’!

在這種情況下,朱厚照當然不會死命的把錢留在國庫當中,也是頭一回的,感受到了殖民的初步快樂。

所以難得的,皇帝和臣子開始商量起一件不怎麽好開口的事。

不過朱厚照並不小家子氣,他把內閣和各部大臣都叫了來,一邊指著額頭的汗水,一邊對他們說:“朕畏熱不畏冷,每到夏季,烈日炎炎、驕陽似火,說屋裏悶熱,屋外更加熱,實在是無處躲無處藏,這些年可以說備受煎熬。因而朕便想著,在京師附近尋個夏季氣溫不夠、可以納涼避暑之地,略微花費些銀兩,建個差不多的行宮,不知這樣可否?”

這事兒還要看看戶部尚書何鑒,他和王華是這幾人裏年歲最大的,同樣的也是清流作風。明朝的這些個文臣都是很有特點的,有的時候他不同意,就是不同意。

歷史上就是這樣,你可以打、可以殺,反正不點頭。

朱厚照歷次和這些人發生矛盾,沒有幾個在當時服軟的,所以每次都不得不收拾掉一些人。

“不知皇上要建怎樣的行宮?需耗費幾何?”

朱厚照回道:“行宮不需很大,每年臨時住上兩三個月就成,至於說花費幾何,朕沒有花過錢造房子,還真的估算不好。這個最好找個懂行的問問。”

何鑒道:“老臣看歷代鑄造宮殿,動輒便是百萬兩的數目,如今國庫雖有余銀,但大明朝西、北、東三個方向皆在用兵,各地土司說不準亦有不尋常之舉,值此關口,老臣以為……大興土木,略有不當。況且陛下以節儉柄國,天下皆奉陛下為勤儉天子,十余年來,禁絕奢靡之事。若是此例一開,上行下效,官場習氣一壞,那便悔之晚矣!”

朱厚照有些脾氣上來了,他一個皇帝,從來沒多花過什麽錢,好不容易開一次口,還是商量著來的,結果仍然要拒絕,而且理由很正當的。

媽的,沒空調真的很熱!

眼見皇帝臉色變化,何鑒仍然面無改變。

還是少府令顧人儀緩和了下氣氛,“不若這樣,陛下剛剛說要找個懂行的問問,少府京師規劃司中應當有這等人才,臣今日回去後便找人精細估算一下,到時候呈予陛下和諸位共議。”

這事情多少有些措手不及,眼見顧佐說了這麽一句,眾人紛紛跟話,“有理、有理。就這麽辦吧。”

朱厚照氣的自己拿扇子給自己扇,一般來說這是失禮的行為,君臣奏對之間,臣子有禮儀,君主同樣不能失態,不過他管不了了,眼睛往天上看,“那你們盡快去估算一下,還有問問哪塊地方夏天不熱,比較合適的,一並上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