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牽連

常州府。

應天巡撫的轎子到了以後,受到了上下熱烈接待。

荊少奎原本並沒有召見當地官員,只想著和常州知府叢長德通個氣。

能在常州這樣的地方擔任知府,叢長德也是有幾分路子的,他自己本身族宗不顯,但是他的老丈人乃是現在的戶部侍郎黃幼達。

朱厚照柄國十余年,所任用的重要官員已經和原來的歷史大不相同。

似戶部侍郎這樣的位置,他是偏向於任用專業事務官的,便是那種有實際履職經驗,而尤其反對空談、清談之人到這樣的職位上。

此人算是得他信任,也有些地位。

所以叢長德早早的收到了京師來的消息,在反對清田的路子上並沒有走的太遠,騎墻騎了半年,眼看這次天子旨意這樣下,便更加知道怎麽做了。

此次巡撫親至,也是他保命的好機會。

而且吸取了前任的教訓後,這次荊少奎一到,他便將常州府武進、無錫、宜興、江陰4縣的清田進度一一上報。

不僅如此,他還稟報,“聽聞中丞到常州府,四縣的知縣早早就已到府城等候,只待中丞吩咐。”

荊少奎臉色平靜,只是嘆息,“本官都沒有叫他們來,怎麽就在府城等著了?”

叢長德略微沉吟,心說何必這樣明知故問,現在有個殺神逮著人殺,能不來麽。

“若是一個月前,各地都能這樣積極,又何必多此禍事?”

“中丞所言極是,不過……現在已經如此,也只能盡力挽救,也免了再惹聖怒。”

荊少奎說道:“那好吧,既然來了,那就見見。再有,內閣張閣老來了信,不管京裏如何震動,不管江南如何混亂,我們這些人還是要把清田的事做好。明日見了以後,你隨同本官挑兩個縣,親眼瞧瞧丈田的進度,這樣回稟起來心中也有些底氣。不僅是本官,還有你。咱們都要在新的魚鱗圖冊上署名的。若是不準,將來查起來的話,也難逃一死。”

“是!”叢長德回應的很堅決。

翌日。

四個縣的知縣連同常州知府都在。

實實在在的說,四品知府和七品知縣在推進具體的事項上是存在一些困難的,有的士紳之家官府背景強大,還有的田畝那是某某宗藩的,他們也力有不逮。

所以見荊少奎,一方面是是要稟報清田進展,一方面也是想說說困難。

這些困難他們解決不了,可是他們擔心南京的劉瑾不管不顧,凡是推進不力的都斬掉,那也是蠻冤的。

武進知縣便說:“因奸宦為亂,現如今全縣上下都有一定程度的恐慌,大戶們倒是願意讓人量田了,其中有田契的地倒也還好,哪怕實際量出來的比往年多出個五畝、十畝也不成問題,不過就是重新確認。關鍵在於那些隱田,原本都是由各家耕種,按照現在的規矩,這些便不能再歸屬於那幾家頭上,這就有些為難了。”

讀書人說話還是顧幾分面子。

荊少奎也聽得明白,為什麽為難?

因為這就是直接從大戶的手中搶田,而且不是五畝、十畝,可能是百畝、甚至是千畝。

雖然從法理來說,這些田地可能從一開始就不屬於他們,有的是投獻、有的是侵占,現在都冠以隱田的名頭,實際上背後不知道藏了多少事。

但法理是一回事,現實是一回事,有的人家已經占了這些田產十年二十年,甚至是從祖輩那裏繼承而來,現在忽然要剝奪了……

這又不是合謀大部分力量,欺負一家,

這是要知縣衙門去和縣裏的大戶作對。

所謂的為難,是難在此處。

不管是什麽改革,想平平靜靜的就從別人的口袋裏掏錢,那都是不容易的。

荊少奎答說:“昨日我與叢知府說內閣張閣老來信,叮囑我們一定要關心清田大事。實際上內閣的王閣老、楊閣老都分別來信了,其中要點沒什麽好隱瞞,都可以告訴你們。他們說要本官與劉瑾全力周旋,想盡辦法保全些忠心於朝廷、忠心於陛下的臣子。而劉瑾那人,本官是見過的……”

荊少奎的視線掠過他們,“你們今日來想必也存了這樣的心思,本官便說句實在話,要想本官保全,你總得要給一個理由。好讓我與劉瑾據理力爭。似你這樣難事一樣不做,哪家同意就量哪家,雖說也有點進度,但到後面還是會跟不上,到時候要怎麽保全?”

那武進知縣心中一急,“中丞,非是下官不為,實在是人微言輕,下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怎麽力不足?你處理不了的人,有人能處理,一封奏疏上稟,讓那劉瑾來處理就行了。”

“額,這,這豈不是和奸宦勾結?”

除了他以外,無錫、宜興知縣也有些焦急。如果巡撫都這樣催促他們,那事情更加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