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京師喧囂

“如此說來,這日本國便是遍地的國中之國,而君主之威權也盡皆淪喪?”

宮裏面,嚴嵩煞有介事的將自己在日本的所見所聞盡數倒了出來,一方面是顯示他在那邊幹得賣力,一方面是他自己猜測,皇帝每日聽朝臣稟報的都是相同的東西,肯定無趣的緊,所以是想給皇帝換換心情。

這要是叫外面那些個言官聽了去,估摸著又得一封奏疏罵過來了。

“陛下所言不錯,日本國奸邪橫行,尊卑無序,上上下下都是一片亂象,且各方勢力相互爭鬥,支離破碎的程度更甚戰國時期。”

“他們不是有個天皇嗎?”

“額,是的,不過此天皇並無實權。”

“朕不喜歡這個名字,天皇,天皇,什麽意思?上天的皇帝?國弱民窮,喊出來的稱號卻膽大妄為,你回頭再去,要勒令那邊把名字改了。大明朝之外,如何還能有皇?”

嚴嵩領下命來,“這事不難,我上國大軍一到,皇上之令斷不敢有人不從。”

“那座銀山呢?”

提起這個嚴嵩也要多說兩句,他拍起了馬屁講,“幸得皇上料事如神,那日本國雖土地狹窄、物資貧乏,但卻坐擁數座銀山。朝廷最先發現的當地人稱為石見銀山,乃是一處絕大的銀脈,待到明年,臣定將產量提升到每年四百萬兩,除此以外,日本其他各處還有些規模較小的銀脈……”

朱厚照看他侃侃而談,還得配合他的演出,實際上他心裏是清楚的。

日本島,在西方人最初發現他的時候,其實有個代稱,就是金銀島。

“有此銀山,可大緩百余年來困擾朝廷的銀錢短缺問題,朕這個皇帝其實也就是個掌櫃的,手中有錢,心中不慌,嚴嵩,你立得功勞不小。”

“微臣不敢居功,臣明白,這一切都是陛下調度謀劃,微臣不過是將陛下的話傳給那些日本國人,叫他們遵照陛下的意思去做罷了。”

不理他這一番‘胡說八道’,朱厚照講,“日本的事情,你要多加思考。掠奪過甚,就是竭澤而漁,所以要時刻注意,不要真的將人逼得只有死路一條,最後便是聯合起來將我們趕走了,雖說不怕他們,但是總是會影響朝廷的銀錢收入,也不能把這門生意做得長久。適當的,還是允許他們做一些農業和其他產業,以此度日。

此外,既然坐擁銀山,明年朝廷便不會再撥軍糧了,在日本的駐軍便用銀兩從當地農民手中購糧吧,包括其他的生活所需,也都一應就地采購。采購的時候要注意選擇親明的‘夥伴’,其中的合縱連橫之道,你都明白,就不必朕多說了。”

嚴嵩自然點頭,“臣心裏清楚,自然是分開購買,這也算是對親善我朝的大名的一種支持。臣之所想,還是用日本人治日本人。”

就是如此,扶持一些‘日奸’,讓他們保持強勢地位,這樣有人反對,就命令他們前去清剿。

聊了些這樁事,朱厚照的心情很不錯,於是又和他暢想起那三百萬兩銀子,“這筆橫財得的太過容易,而且連續兩年,想必朝中眼熱之人不少。不過朕早有打算了,如今海軍的關鍵估計你也清楚了,沒有海軍,朕的聖旨到了海外就是一句空話,因而造船增兵,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朕已經下旨,將在台灣島一南一北新建兩處軍港,命名為台北和台南,聽福建巡撫奏報,島上雖然多山,但也不缺乏平坦之地,朕準備移民實島,在當地廣種糧食。這便是除日本之外,第二個能為海軍供糧的地方了。”

嚴嵩出海一年,已然想過這類事,“陛下,大海雖然一望無際,不見盡頭,不過海上卻分布著諸多島嶼,如果能將日本之例推廣開來,經年經營,這樣一個島一個島的延伸控制,我大明的疆土豈不是輕易便遠超歷代先朝?”

朱厚照點頭,“不錯。其實前幾年朕已經下令在台灣建設了一個港口,不過島上人煙稀少,還是不夠,然則今年是要往島上送人的。而且這台灣知府,朕還得好生琢磨一番,必得派遣一得力之人。”

台灣雖然台風較多,但卻是土地肥沃,物產豐饒,要不怎麽叫寶島呢,只是以往開發不足。

但大航海時代,他們這邊已經開了個端,這個‘不沉航母’的價值馬上就體現出來了,只要中央稍加經營,農業、商業繁盛起來,想必很快就會成為新的經濟中心。

可惜嚴嵩是不行了。

“皇上雄才偉略,臣只有嘆服了。”

“行了。”

朱厚照看到謝丕急匆匆走進來,大概知道是有事,所以揮揮手,“出宮去吧,朕知道你也有事忙呢。”

“哎,那臣就先行告退。”

送走人後,朱厚照領著謝丕往裏走,路上就把奏疏翻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