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兒臣請旨征討

正德皇帝的早朝算不上勤快,他更習慣於批閱奏本,並按照事情需要來宣召大臣。

可即便如此,像今天這樣一下子宣召少府令範玉昌、兵部尚書桂萼、總理外務官嚴嵩、戶部尚書姜雍也是較為少見了。

更不要說還有內閣閣老顧人儀和王廷相了。

這幾年間,朝中大小官員實在是換了不少。

像是原來的戶部尚書何鑒,他已經在正德十七年去世,不過倒是高壽,享年八十歲。

還有,

梁儲身體不好,也已經致仕。

原兵部尚書王璟病逝,人都不在了。

王守仁的父親王華,三年前也去了。

現如今朝堂上是一堆新星冉冉升起,要說老一派的,王瓊可能算是,這家夥是喝酒吃肉,身體正常。

而新星之中,升遷最快的大概就是現在的兵部尚書桂萼了。

桂萼原本是正德六年的進士,‘出道’早了,可他去當了三個地方的知縣,始終沒能升到知府,便是因為這家夥脾氣火爆,而且有股子正氣,再有他幹事有些莽。

比如說他是贊同朝廷清田令的一個知縣,而且不顧清流士紳反對親自推動,但與此同時他也會對張璁破口大罵。

導致兩邊人馬其實都不太喜歡他。

歷史上,桂萼這個人也很生猛,那會兒可沒有天子強推清田,但是桂萼就能自己把自己管的那個縣的土地給丈量了。因為他屢屢頂撞上司,所以官途不順,還到南京去當過閑差,最後是趕上嘉靖初年大禮議事件,他因支持嘉靖皇帝、反對楊廷和而得到重用。

後來的歷史證明,他是個非常有能力、而且針對嘉靖朝的諸多弊病敢於提出改革意見的大臣。

值得一提的是,人人都知道明朝中後期有一個重要的改革,就是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這件事做成是1581年,可‘一條鞭法’的主要內容被提出來是五十一年前的1530年。

這一年是嘉靖九年,

提出這些賦役法改革的人正是桂萼。

當然‘一條鞭法’這個名字不是他自己取的,而是禦史傅漢臣總結後命名的。

桂萼提出來的以後遭到當時的保守派大臣如楊一清等人的激烈反對,

所以一方面阻力巨大,另一方面他於次年正月就在政治鬥爭中失敗,半年後又不幸病逝。

人亡政息,桂萼雖然提出了一條鞭法,但並未真正的施行過。

朱厚照當然知道這個人,不過前十年左右他一直沒怎麽注意過桂萼,因為他一直以為桂萼是嘉靖年間的臣子,所以就略微忽略了。

大約在正德十三年、十四年,他忽然覺得不對,嘉靖年間的閣老,怎麽樣也要在正德朝露露臉吧,所以才仔細的去看了一下。

逮到他的時候,這家夥已經年近五十了,作為一個不長壽的人,這還真是有些可惜。

不過僅這幾年間,桂萼也沒叫朱厚照失望。

他是個很注重民生的官員,而且重實踐,在學術方面與人爭論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一定要少空談。

後來朱厚照讓他去了兵部。

這年頭,珍惜民生的官員還是有的,但心軟脾氣硬的不多,所以要他去署理兵部,就是要把注重民生這一條用在士兵身上,同時也讓他的火爆到軍營裏去發發。

不然,搞個念詩的文人才子去混軍營總歸奇怪的。

至於顧人儀、王廷相入閣,這都不意外。

朱厚照對用人一向看重,乾清宮裏幾個凳子一擺,那能賜座的都是手段不簡單的人物。

“現今,就是這個突發事件……呂宋國王蘇萊曼二世應當是受了什麽人提醒,他最初交涉是要借款,而非借兵,就是防著朕手再插深些。這是呂宋總督朱鳳的第二封密報了,你們都看看。”

說完朱厚照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天子已經三十多歲,有了胡須之後更加的成熟穩重。

一個成年的皇帝掌控一個統一王朝,二十余年不辭辛苦,如今是君臣都狠,講出話來不免有些大。

桂萼直接就講,“陛下,海上運糧不易,像是滿剌加國更有千裏之遙,石塘港的身後是數百萬畝的良田,好不容易有這麽好的中轉之地,他們要是管不好,天天鬧出民變,不如下一道敕令,叫我們去管好了!”

“不是數百萬畝,是上千萬畝。”少府令範玉昌糾正道。

這樣,臣子們的心便敏感起來了。

朱厚照眼神落在一邊肅立著的一人頭上,“嚴嵩,你是管外務的,你怎麽看?”

嚴嵩出列,“啟奏皇上,呂宋國為我大明藩屬國,亦即我大明臣屬之國,既然其國內有反叛,臣以為天朝應當助其平之。”

已經帶有花白頭發的顧人儀轉過身來,“可蘇萊曼二世只談借款,不談借兵,這是不想給我們這樣的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