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傷我子民者,皆斬!

正德十二年之後,朝廷也曾多番用兵,不過卻不曾有過大規模的用兵。

哪怕征葉爾羌汗國,前後出兵也不足兩萬。

而在滿加剌國與佛朗機人的摩擦,最後也只是局部沖突,而沒發展成兩國間的戰事。

這些歐洲小國攢不起多少兵馬來,最多是印度總督弄些‘皇協軍’過來,印度人打仗那能信嗎?

大明一邊派遣遠征的海軍,一邊支持滿加剌國繼續抵抗,不行的時候明軍也曾打過兩仗。

但那也沒多少人。

後來在呂宋、滿加剌都設軍港,當地的藩屬國自然不敢堅持拒絕,更沒有軍事沖突。

不過話說回來,沒有人真的願意把自己的國土讓出來給旁人用,完了還心甘情願。

這麽想屬於自己自作多情。

至於載垚說的當地的百姓爭做大明子民,這更是胡扯,

老百姓誰管你當皇帝,不要說海外的了,就是內陸的百姓也不認得朱家皇帝是誰,他只顧自己的肚皮飽不飽。

理由是不成立的,

但事情倒不是不能做。

朱厚照作為後世來客,了解滿剌加國,也就是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菲律賓群島倒是所涉不深。

不過從泉州或是台南港出去以後,要抵達滿剌加,海上的航行距離超過一千五百海裏,這就是小三千公裏。

這麽遠的路程,一路上若是沒有停靠,那在1525年的船只和航海技術條件下,風險還是大的,而且有什麽問題不好及時反應。

中間多一個石塘港那肯定不一樣。

“……大明還沒有在南洋真正的針對當地的國家用過兵。”

皇帝這麽撂了一句出來。

顧人儀接話說:“陛下所言不錯,大明一向以禮儀之邦自居,以仁德寬厚示人,此次也應當展現我大明的大國風範。”

“朕不是這個意思。”朱厚照笑著擺手,“朕的意思是,因為還沒有用過兵,所以一眾小國並不知道大明的手段。朕不管蘇萊曼二世不管聽了誰的讒言,但他不能做出有損於大明的事情來。

大明在那裏有糧食,兩百八十萬石!不是小數目啊,這是一些小省份一年的稅賦了,千萬不能有失!否則得再花多大代價才能運去那麽多糧食?

大明在那裏還有白銀,為了投資建設港口,去年底陸續運了四十萬兩。當地百姓暴動,不會不惦記著這一筆的。

大明在那裏還有一個正在運行期的港口,開門做生意,保證不了安全,誰還會再去那裏停靠?老百姓暴動,這事一傳十十傳百,若長時間不能恢復安定,對石塘港的商業價值是有損害的!

最最重要的是,大明在那裏還有一個衛所,五千六百名士兵!他們是為了朕,為了大明,為了你們,漂洋過海,遠赴異國!若是當地的人看到港口內有糧食、金錢,會不會冒險行事?他們的性命難道我們都不管嗎?絕對不行!”

按道理說,誰也不會去招惹大明。

可人逼急了誰管你那麽多。

這頓不吃我就要死了,你還問我三個月後怎麽辦?

載垚聽得熱血沸騰,“父皇!兒臣願乘舟遠渡,支援朱鳳總督!若是不能將那些個侵害我石塘港的暴民全都平了,兒臣誓言,不回中土!”

嚴嵩聽了皇帝的話,就知道是什麽態度了,他也更加知道這件事的關鍵在哪兒,蘇萊曼二世是求援,沒有說不服從大明管束,這種情況下悶頭出兵搞不好就是趁人之危。

“陛下,軍情如火,拖延不得。臣以為應當這樣回復蘇萊曼二世,一、鑒於大明石塘港的重要性及當地暴動的嚴重,我天朝決定立刻出兵,為港口以及當地大明百姓提供保護。二、蘇萊曼二世既然是大明臣屬,便是我大明的一部分,而暴亂持續過久,負面影響極大,因此要命他盡快蕩平民亂,恢復秩序。考慮到不能久拖,所以不采納他借款平亂的建議,而應速將我天朝兵和他的兵馬合為一處,一並交由呂宋總督朱鳳節制!”

朱厚照的腦袋快速轉動,這年頭又沒什麽人道主義,先前討論來討論去,不出兵的理由主要有兩個,一個南洋小國很多,大明公然占領呂宋國,會引起旁人恐懼,另外,出兵是國之大事,總要仔細商議商議。

但理越辨越明,現在看來,

石塘港很重要,

石塘港後面緊鄰的平原耕地更重要。

既然承受不了損失,那麽只能出兵維護。

朱厚照摸了摸下巴,“你這兩條說得都好。不過太復雜了,而且心計權謀色彩太重,這天下聰明人多得很,想騙誰啊?嚴嵩、範玉昌,朕問你們,你們都有自己人在當地,朱鳳和石塘港內朕暫時還不擔心。但軍港之外,呂宋國各地,也有不少我大明的百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