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 火槍二代

國事總是沒有處理結束的那一天,就算是天平盛世,上上下下的人也要折騰出不少事情來,新疆的叛亂剛剛平定,呂宋又出了事情。

正德二十年該上交魚鱗圖冊,下面還不知道又要搗鼓出多少荒唐事。

一個官銀走私案也仍然沒有講清楚,為了宗室改革,朱厚照暫時引而不發,不過心中並未真的要把這件事輕輕放下。

與此同時,四川也有情況,而朝中呢,立儲風波隨時可能上演,甚至一些黨爭的苗頭也興起了。

剛做皇帝那會兒,朱厚照還總是想著多花點心思,哪怕近期辛苦一些,也還是要把事情了結了才好。

但二十年過去,他現在是明白了,根本就沒有近期辛苦辛苦這麽一說,要辛苦那就一直辛苦。

可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最近被這麽多事情煩得腦袋都疼,哪怕一個個都暫時沒結果,那他也得休息好了,不能事也沒辦好,人也給這幫兔崽子給鬧得倒下了。

其實外人不曉得的是,朱厚照在管理嬪妃和子嗣方面還是蠻有心得的,畢竟是後世來客,在對待孩子方面有一個點要注意,那就是不能夠偏心,至少不能夠太明顯的偏心。

而且他也沒有古人那種什麽‘類我’就更加喜歡的情節,像不像他都是他的孩子,而且人本就是有聰明和愚笨的區別,不是因為蠢就刻意的疏遠他。

要都聰明幹嘛?龍椅可只有一張。

更不會因為孩子的出身而故意輕賤,比如他的四兒子載基,剛剛十二歲,他的生母是順妃如其其格,也就是蒙古人。

但朱厚照並不因此就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和照顧。

實際上從小和他玩了很多。

說起來其實和他玩得更多,因為載基確實沒有多少繼承皇位的可能性,除非他真的有李二那般吊炸天的才能,從蒙古高原開始直接打穿中亞,躍馬東歐平原,那朱厚照是要考慮考慮。

可現在他就是一個小娃娃,自然是不想那麽多。

就是擔負皇子教育的那些個先生們老是哇哇叫,說皇帝太過分,不注重孩子教育,幾乎是每個月都要臨時召見皇子,說是有事,其實就帶他們玩!

朱厚照是厚起臉皮聽聽,然後一切照舊,教育麽,又不是天天關在屋子裏讀死書。

現在這幾個孩兒都大了,可以帶出來陪他一起騎馬射箭,一起跑步運動,甚至是遊船賞湖。

尤其像現在這樣的春天,天氣又好,陽光明媚的,那肯定是要活動活動。

再有一個,他們的三哥,載垚要出征呂宋了。

兵部那邊已經確定了日期,為了趕上海軍出港的日子,載垚再有兩天就得啟程南下。

朱厚照聽聞他的生母賢貴妃偷偷哭過,不過倒沒和他煩。

載垚的確繼承了他母親的‘賢’,平時待人都很遵守禮節,而且相比於載垨的粗線條、載壦的悶葫蘆,他也和自己的四弟、五弟感情更好。

就算是其他公主和還小一些的孩子,也都更喜歡他。

朱厚照今天帶孩子們體驗的倒不是射箭了,而是打槍,火槍。

因為他這個皇帝重視火器的發展,所以不管是火炮還是火槍,這些年來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當年永樂皇帝組建神機營,其實就是一支火器部隊,又叫永樂手銃,不過那會兒需要點火發射。

說白了就和抽煙似的,搞完一個,你得點火再來一個。這樣的填彈、發射,在打仗的時候是很麻煩的。

不過人類從來都是聰明的,朱厚照早就在視察軍器局的時候提點過他們。

既然點火不方便,

為什麽不把原來需要用手點著的火撚提前點著?

然後用個鐵鉤固定住,把這個鐵鉤固定到放火藥的藥室旁邊,每次要發射了,就按一下鐵鉤,把燃燒著的火繩按進藥室點燃火藥。

早期的火繩槍就是這麽來的。

但這種能燒很久的火繩不太好找,那朱厚照就記不住了,反正各種試吧,一會兒泡泡這個,一會兒塗塗那個,

就是窮舉法。

最後也試驗出了一種,就是在鹽類溶液中浸泡,這樣每小時能燒大約80毫米,支撐兩三個小時的一場戰鬥還是沒問題的。

但這種槍也有缺點。

一、火繩需要燃燒,所以下雨天用不了。其實大風天也用不了,因為火槍裏的火藥會被吹走。

二、射擊過程雖然經過優化,不用一直點火,但速率依然不快,每分鐘最多也就是三四發。不過這畢竟有辦法解決,就是讓士兵多排站列,第一排射完,第二排跟上,依此類推,最多的可以放九排。

第三個,其實是火藥的問題,朱厚照不是化學出身,搞不懂為什麽現在射一槍會冒煙……如果這是一場戰役,那就是漫天全是煙,相當於自己遮蔽了自己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