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注入軍魂

“皇上要花大力氣向台、呂移民,想來多多少少還是受了那本《萬國圖志》的影響。皇長子拿著那樣的大國戰略又如獲至寶,必定也獲了聖上首肯。嚴部,咱們總理外務部可不能落於人後啊?”

總理外務部的衙門後院兒,

嚴嵩滿臉閑情的在給花草澆水,他的身後是兩名老瘦官員,其實也都是他的屬下了。

“內閣,可出了新的章程?他們準備怎麽遷移如此龐大的人口?”

“說是要外包。”

隨著各類新奇事物的不斷出現,公司這個詞都有了十多年了,外包也不可避免的出現。

嚴嵩馬上就想道了,“是不是有人要動這方面的心思?”

身後的兩名老人相視一笑,

其中一個說,“嚴部還是洞若觀火。從內閣的表現來看,為了達到陛下的要求,外包的資格條件必定會比較寬松。找幾條船,弄幾百個人到台、呂便得一大筆銀子,這等簡單的生意眼紅的人想不多也不成。

而且受官銀走私一案拖累,這次張黨上下都會夾緊了尾巴,絕對不敢再伸手。山中沒了老虎,猴子肯定要稱大王。自從這個消息一出來,京中一下子便熱鬧了。”

“對。不僅如此,聽說陛下這次是下了大決心的。正巧官銀走私突然得了一筆銀子,陛下是準備不惜代價了。”

嚴嵩揉捏著手中的葉子,“陛下想的是整個南洋。幾條船、幾個兵雖說可以把那地方打下來,但人口稀疏,便是流沙上的房子,總有一天會倒。為了如此廣大的陸域與海域,幾百萬兩銀子又算得了什麽?”

“不錯,不錯。陛下照見萬裏,氣吞山河,看了那本博望侯的《萬國圖志》,自然便忍不住了。”

“恩,至於這個生意麽……”嚴嵩想了想,“可以做。”

看他點頭,身後的兩人一下子開心起來。

“皇上在意結果,不在意過程,永遠盯著大局,不盯著小節。既然定了這樣的移民計劃,那麽把人送過去就是最大的道理。至於這錢給誰……倒不重要。誰完成的好,誰掙這個錢。”

“就等著嚴部這句話呢!”

嚴嵩嘴角一彎,“不過有一點要記住,皇上大方,卻不是任由你們忽悠的。張璁功勞再大,官銀走私案還不是驚險萬分?所以說有命掙錢,還得有命花錢才行。

你們吩咐下去,咱們的人做這筆生意,絕對不能突破朝廷的規矩,在規矩之內出了事我嚴嵩可以保他,在規矩之外出事的,我嚴嵩首先殺他!”

“明白!多謝嚴部提醒!那屬下們告退了。”

“去吧,去吧。”

嚴嵩笑了兩聲。

其實他也面臨和張璁一樣的問題,張璁要用人,他也要用人。

既然要用人,他就得讓下面的人有利可圖。

只不過他禦下更嚴,像是瞞著他官銀走私,那絕對要出事。

銀子的問題,本身他也沒多上心。

他只是有些羨慕博望侯景旸。

說起來,景旸還是在他之後進入的侍從室。

現在人家靠著一本《萬國圖志》,不僅名滿天下,而且大獲皇帝支持。說起來那都是漢代的張騫在世了。

朝中上下都明白,這次對台、呂的移民就是乘著這個東風起來的。

至於皇長子那一套,想來也是如此。

這幫財迷想著錢,他還得想著正事才行。

與景旸既然有同僚之誼,這個時候倒也不妨拜訪拜訪。

對外界多了解,和皇帝奏對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秀一秀’,以此展現自己對外很包容開放的態度。

與此同時,他可是外務官,皇帝一定會問起將來大明如何對外的問題的。

想到這裏,他也只得收起閑心,準備出門。

……

……

話說另外一邊,

朱厚照終於‘按捺不住’,開始著手於一些‘對外政策’的調整了。

當年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定下了十五個不征之國,啥叫不征之國?往深一點理解就是咱老朱家以後就安安心心的把自己這一畝三分地收拾好,做好自個兒的皇位,管理好自個兒的臣民,可別動什麽外面的心思。

原話叫: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來撓我邊,則彼為不祥,彼即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犯,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

瞅瞅,朱元璋發了話的,當然了,老朱的一些個政令,他的後世兒孫沒少推翻的。

朱棣就推翻了不少。

不過在世俗觀念很重的環境中,有些事是能做不能說。

日本有銀山、呂宋有寶地,這都讓朱厚照混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