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挾勝利以令諸藩

新式貨幣一共三套,每套分四種,對於銅錢來說就是半錢、一錢、兩錢、五錢。

貨幣改革不會像組建新國防軍一樣只在部分區域暫時執行。

而是會全國推廣,只不過會有過渡期。

過渡期為一年,一年之後大明各地流通的私錢、官錢,全部作廢。

所有人都要想辦法去把自己的舊錢換成新錢。

銀票可以保留,不過銀票的票面不能夠再以‘兩’作為標記單位,而要全部改用新式錢幣進行標識。

過渡期一過,所有非官方錢幣的制作、使用都會被定性為犯罪。

這個事情看起來很容易,

似乎是一道聖旨,然後大家就是舊錢扔了,都用新錢,再用舊錢把你抓起來。

但實際上這是一次非常重大的考驗。

因為一塊銀元的具體價值怎麽來界定呢?

換句話說,朝廷讓所有百姓將自己手中的錢幣全部兌換為新式錢幣,可我的五兩銀子,到底換成多少銀元?

如果朝廷規定了一個10塊銀元。

那這10塊銀元到了市場上真的能買到那些銀子能買到的貨物嗎?

貨幣本身的基本概念就是一般等價物,現在要換個一般等價物,就會引發這樣的混亂。

現代國家也有相似的例子,比如印度直接廢除過舊貨幣,導致大量百姓集中到銀行擠兌,引發了市場的混亂。

但這個‘關卡’總是要闖的。

朱厚照把裝著三套錢幣的盒子給關上,“注意三套錢幣的成分問題,不要鬧出拿了銅錢熔煉成銅,然後更加值錢的笑話。”

“是,父皇放心。”載壦沉吟一聲,“父皇,兒臣還有一事要稟明父皇。”

“說。”

“便是關於舊錢換新錢。兒臣近來思考,我大明疆域廣大,還有諸多山地、丘陵,超過一半以上的區域交通很是不便。

對於許多山村百姓來說,出一趟村子,進一趟城,都是一次開銷和負擔。可所有的換錢又都在縣城官府進行,以官府的作風……小吏索賄怕是在所難免,若是索賄不成,則故意刁難,使百姓再跑一趟,那樣一來不免民怨沸騰,於新錢幣的推廣也殊非幸事。”

朱厚照點了點頭,

這些倒是實在話。

不要說古代了,

就是在沒那麽發達的現代到縣城都是很遠的路。

上輩子,他的老家離縣城就有一百多裏地,走一趟不得斷腿啊?有的人沒事可能幾年都不會去縣城。

而且找官府辦事很難,一個借口給你打發走了,你怎麽辦?還能硬闖?

明白事兒的,花了錢打點打點就過去了。

不明白事兒的,老老實實的回家下回再來,這樣來回折騰會讓一個好好的家庭兩三年緩不過氣。

如此以來,一項善政就會成為惡政。

這個貨幣改革也會成為歷史上諸多改革一樣,屬於好心辦了壞事。

“你以為要怎麽辦?”

“兒臣以為要麽在過渡期的內涵上再做擴展。”

朱厚照有些興趣,“什麽意思?”

“便是過渡期到了以後,剩余極少數的幾個場景仍然可以使用舊錢幣。譬如交稅納賦,仍然接受舊錢幣,等朝廷收到稅款以後,可以統一進行更換,這樣不僅效率更高,而且也免除了百姓負擔。”

朱厚照眼睛一亮,

這倒是可以。

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道理就在這個地方。

一個很小的改動,但因為考慮的更加細致,就會避免很多問題。

是人總是要交稅的,舊錢幣來不及換,或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換起來有困難,那就用來交稅。

稅款統一運到京師或是在幾個大城市集中兌換,這也是一樣的。

“善。”皇帝很少這樣贊許。

載壦則只是微微而笑,顯出幾分超越年齡的鎮定。

“不僅是方便了,而且從各地不同的比例也能看出來,到底是那些地方吏治敗壞,尋個機會便要向百姓索賄!”朱厚照眯著眼睛說道。

因為縣衙的官府作風不好,必然會導致老百姓不願意兌換。

實際上正常來說,大部分都會選擇先去兌換。畢竟這是全部身家,關系太大,現在朝廷要將這些廢除,使用新錢,那肯定是落袋為安。

膽小的人更是一點風險都不願意冒。

而且多多少少要換一點,否則日常用度要怎麽辦?

載壦對這些事情則是閉口不言。

“父皇,若是這套新錢幣可以的話……兒臣還請父皇定個吉日,以便正式推行。”

朱厚照問:“急不得。總是要造出足夠多的錢幣,還要將它們分別押往全國大小縣城。沒有半年的功夫怕是不行。”

好在,正德二十一年應該是能看到希望了。

等把貨幣、軍事的改革完成,過些日子再將載垨提出的那個大戰略封為外交指導思想,大體上大明就可以逐漸蛻變為一個近代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