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四章 正德二十一年

在東北信風和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北赤道暖流自東向西橫貫太平洋。

抵達呂宋島之後又折返向北,形成強大的日本暖流。

洋流生生不息,給靠近海洋的陸地帶來溫暖與水汽。

自從登上這座島嶼開始,遠道而來的人們就能感受到這裏與北方內陸的不同。

時值冬季,但這裏卻溫暖如春,缺衣少穿不再是可怕的體驗。

另外一方面,因為缺少足夠的行政人員,總督府只能讓士兵擔任起各種引導、介紹、帶路等工作。

還有一件事,就是造房子。

一波一波的一下子來了數千人,雖然有土地,但是沒有足夠的居住的地方也是問題。

好在這些災民本身就是苦日子過來的,只要食物充足,蓋房子、挖溝渠、修村裏道路……

呂全弟那個十歲的小兒子都被發動起來勞動了。

大約十日以後,從石塘港到北石堡的道路上開始出現一批一批的木板車。

朝廷開始移民的同時也開始從大陸集中起運一批農具、種子。

這批物資比大批的移民稍微慢點,畢竟移民是生意,‘資本家’急得要死,恨不能一天都不耽擱立馬出海。

好在晚的時間不長。

現在這個地方事業草創,但結構簡單,也沒那麽多的管理層級。

運輸隊伍只要一路向北就會路過新起的幾座城堡。

城堡裏的人口都是登記在冊,非常清楚的。

多少人,需要多少東西,基本上不會誤差太多。

呂全弟的小腿和小臂都露了出來了,他這是剛從地裏出來,只是為了領東西,臨時被叫了過來。

“北石堡第二隊三組、呂……呂全弟?!”

“在!”

“上前領東西!”

這是第一趟運輸分發,三皇子載垚親自帶隊。

在他的督促下,士兵們站成一排,將東西一份一份的發給排隊的新移民。

與此同時,從運輸隊伍中還下來一個背著藥箱的人,醫士。

大明醫學院這些年來也培養了不少人了,征調一百名過來支援建設完全不成問題,就算付錢也是一筆小錢。

現如今的盛世中華,朝廷很舍得在這方面花錢。

“認識一下吧。這是京師來的大夫,名叫康元子。今後就是北石堡的官醫。”

官醫?

好些人露出疑惑的神色。

這個白白嫩嫩的醫士看起來也就二十多歲的模樣,稚氣未脫,又很白凈。

且因為過於幹凈,感覺上不是很好接近。

士兵對村民們解釋:“呂宋島與大陸不同,雖說冬季不冷是很好,但到了夏季就會異常炎熱,各種蚊蟲也會比較多。醫士會告訴你們如何預防,如果出現身體上的問題,他會是你們的救命恩人!”

康元子眨著眼睛看著這些‘泥腿子’。

因為朝廷是強制要求,他們中的部分人其實並是自己主動願意到這個地方來的。只不過有官府的人在,所以不好表達罷了。

與他的情緒想反,這些新移民們一聽明白朝廷是給他們弄了個看病的大夫,馬上就熱情起來了。

這是人的基本素養,畢竟誰家都會有人有些頭疼腦熱的狀況。

因而馬上就有人上前極為熱情的表示,“康大夫我幫您拿著點兒東西。”

人們臉上洋溢著笑臉,並說,“將剛剛蓋好的房子讓給康大夫!”

載垚笑眯眯的看著這一幕,國泰民安的真實寫照就是這樣了。

“出發吧。”

“是!所有人,出發去新石塘堡!”

載垚和張經各騎了一匹馬走在前面。

“呂宋的捷報應當也到了宮裏了,新年頭喜,該是三殿下的了。”張經拱手向他恭喜。

載垚則說:“現在……我倒是希望京裏的旨意能慢些來。”

“喔?為什麽?”

“去年在京裏的時候,我滿腔熱血向父皇請戰,想得是為國建功,為己揚名。戰事剛有結果,又迫不及待的想要讓父皇知道。不過近些日子,我更加喜歡上在這裏逐步的安排這些新移民的過程。

今年河南、北直隸大部遭遇嚴重旱災,這些都是各地的災民。張侍郎想過沒有,多少文人墨客在筆尖感慨世間疾苦,但更多人是僅限於此,真正為災民做實事的又有多少?與其去京裏與不同人的虛與委蛇,在這裏安置這些災民更加讓我覺得充實。”

看著那些人從恐懼不安,到逐步適應,看著一座一座房子起來,孩子們繞著圈快樂奔跑釋放天性。

這才是朝中上下如此辛苦的意義所在吧。

可在京師他是看不到這些的。

……

……

京師。

紫禁城。

正德二十一年的新年鐘聲如約而至。

正月十一的日子,天上又下起了大雪,恢弘的殿宇穿上了白色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