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八章 軍機郎中

夏言這個人是朱厚照授意吏部調入京師的。

此人在他讀歷史的時候有些名氣,所以他略微有印象。

夏言的一生可以說是致力振興大明的一生,也可以說是與嚴嵩相互爭鬥的一生。

最後在嚴閣老面前敗下陣來。

當時的具體事件是兵部侍郎、總督陜西軍務的曾銑給朝廷上疏要收復河套,夏言在朝中很支持。

但有個人不支持,就是嘉靖皇帝。

這個老兄在此時迷上了煉道,打仗這種事他很反對,打贏了還好,萬一打輸了那不是平白生出事情來麽?

關鍵在當時的人看來也不容易打贏,一天老叫喚著要收復失地,實在是不合他的心意。

他就反問朝臣:現在驅逐河套逆賊,師出果真有名嗎?土兵糧食果真有余,一定能夠成功嗎?一個曾銑何足道之,如生民荼毒怎麽樣?

對他來說,不打這一仗,大家安安穩穩的,他也可以專心修道。

真打就很煩。

當然過程中,這個老道皇帝弄權的手法淩厲,因為曾銑幾次力薦,他又表態同意。然後讓兵部拿出具體的措施,包括軍費、將才、武器、士卒等等方面。

他的套路很絕,作為皇帝,他不能一直當縮頭烏龜,以免墮了他‘明君’的名頭,但他實在不想打,所以他就在兵部的作戰準備方面挑毛病。

言下之意就是,你們拼命說要打,但又準備不足,那肯定是你們的錯啊。

從表面上來看,大臣提出要做什麽,你應該拿出辦法來,這也沒什麽。

但出兵打仗這種大事,皇帝不參與,誰能全部協調下來?別的不說,光軍費那一大筆,在國庫本就緊張的情況下,沒有皇帝或者權臣強壓,怎麽搞得定?

所以嘉靖皇帝要去挑理是一定能夠挑到的。

於是嘉靖皇帝又把群臣責備了一遍。

到這種時候,像嚴嵩這樣老奸巨猾的人能不知道皇帝的心思?

再加上夏言和他在朝中針鋒相對,幾次都要抓住他的把柄要整他。所以便想借此機會要扳倒夏言。

後來他讓人偽造夏言給曾銑的書信,誣陷曾銑戰敗不報、克扣軍餉,還賄賂夏言等罪名。

說白了就是夏言和邊將搞到一起了。

這個是皇帝很忌諱的事情。

夏言也因此在嘉靖二十九年(1548年)被處死。離現在正德二十一年(1526年)還有二十二年,時年六十七歲。

其實朱厚照自己在想,嚴嵩陷害夏言,也是在幫嘉靖皇帝做了臟事,嘉靖皇帝本身就是要收拾夏言。

因為嘉靖皇帝雖然道德觀不太正常,但他是絕頂聰明,嚴嵩想要騙他又怎麽可能?

也怪夏言本身確實有些問題,

就是他這個人有些傲慢,對待人很不客氣。

他剛入朝的時候還好,但隨著逐漸鬥倒張璁、方獻夫等人,就開始有些控制不住自己。他幾起幾落,都與這點有關。

說白了就是不會‘裝糊塗’,嘉靖二十四年,當時嚴嵩已經權傾朝野了,夏言被召還回朝,位在嚴嵩之上,他很不給面子,對於嚴黨人物隨意呵斥、甚至要革除這些人的官職。

不僅如此,嘉靖皇帝身邊的那些小太監,夏言也態度傲慢。

從這個角度來說,換誰在嚴嵩的位置上也要想辦法把他除掉。

做人、行事不給別人退路,最終將自己逼到了絕路之上。

這也是朱厚照在這一世不斷打擊他的原因,以至於他到中年也還是一個八品田長。

一個人,

就算再怎麽自命不凡,可到了四十多、年近天命的時候如果仍然一事無成,那大概率要和自己‘和解’,否則你這半輩子怎麽過?

只有少數人仍然偏執自傲,雖然一事無成,但也目中無人,這屬於無敵,沒辦法。

但夏言本身的功績還是不可磨滅的,

他在位首輔時,完善內閣、抑制宦官、整頓吏治、鞏固邊防、清查莊田、限制官商。另外原歷史中,正德年間,冒功濫封現象非常嚴重,也是夏言堅決要求清查。

他這麽一搞,查出有三萬多人是冒領功勞,有十四萬工匠雜役人員是隨意多用的。每年為此省下的儲糧有上百萬石。

怎麽說呢,人的性格決定命運,他如果不是內心耿直,豪邁強直,可能也幹不出得罪這麽多人的事,要知道他是連錦衣衛的冒領、雜役人員一起清。

這一世,他不再有大禮議事件的機會,也沒有在年輕時就得到皇帝大加寵信。

正德十二年他考中進士,原以為人生從此坦途了,但沒想到十年來官越做越小,還差點在這次的四川風暴之中丟掉了性命。

已經年過四十五歲的他也是內斂了許多,

還有就是現如今的朝堂是強勢君主再加一眾能臣,他就算自傲,也要有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