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新錢幣發行

和韓子仁差不多時間南下的還有閣老嚴嵩和二皇子載壦。

載垨雖然嘴上也說了想要到南洋建功立業,不過朱厚照眼光毒辣,這兩人誰是真心,誰是假意,他還是瞧得清楚的。

嚴嵩下南洋,自然是為了萬裏港和金蘭灣港的建設,

滿剌加國和占城國的國主都遞來了書信,對於明約簽訂沒有異議。

只是在信中懇求上國於資金方面多加照拂。

他們總以小國寡民的理由來說自身沒幾個大子。

這年頭也沒什麽主權概念,對於已經在呂宋顯過軍威的大明,他們的想法就是你們要幹啥那就幹吧,盡量讓我少出錢就行。

朱厚照本來想把後世那不靠譜的美國總統的那一套拿出來,但仔細想想,老大難當,在錢上糾結過多,實在沒有天朝的樣子,所以只要不過分,他都答應。

當然,在土地、人力以及港口的配套建設上,他是獅子大開口的。

別的不說,光是淡水供應就得好好規劃規劃,不是每個港口腹地都有一條長江的。

當然,這些細節部分歸屬嚴嵩,朱厚照不會過多操心。

只是載壦離開,讓他有些舍不得,老二話少,心思卻細膩,對他這個父親可以說是孝順有加,就算不提現實多好,這畢竟也是從小抱著長大的親兒子。

誰能就那麽舍得?

但國事繁多,也由不得他天天傷春悲秋。

到了正德二十一年七月的時候,

經過鑄幣廠半年多的日夜趕工,海量的錢幣已經在廠內倉庫堆積如山了。

換新錢的旨意年初就下去了,就是為了讓更多腹地的百姓能夠知曉。

現在這個節骨眼,再不推行就不像話了。

老二的差事幹得很好,

燒制銅錢銀幣都是說著簡單的事,實際上錢幣很敏感,為了保密,載壦專門建立了工匠档案,所有鑄造的工人都屬於敏感人物,有一套專門的管理辦法,他們平常不會隨意被允許出京,就算出去,也要報備,否則就會面臨無盡的調查。

略過這些不提。

朱厚照已經召集內閣和朝中六部九卿,開始正式和他們商議新錢幣起運、更換事宜。

按照先前所說,大明中央銀行無法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建立起覆蓋每個縣的龐大網絡。

不得已,新錢幣要通過中央銀行、省、府、縣的行政體制向下紛發,由縣衙負責新舊錢幣的更換。

初步定下的兌換比例,是過去的一個銅板兌換成現在的一個一元銅錢,銅錢最大面值是10。

一兩銀子換10個銀元,銀元的最大面值也是10。

實際上一兩銀子在民間的購買力還是比較強的,換句話說一元銀元於普通老百姓而言估計是比較大的錢了。至於金幣,可能大部分人都用不到,此次鑄造的也少。

這種規定考慮了一個銀元當中的含銀兩,兌換比例不能弄的太過誇張,至少不能是湊足10個銀元以後,熔煉得到的白銀比原來一兩銀子還要多,這就比較蛋疼了。

原則上,是要基本相等的。

但經濟問題過於復雜,即便是現代,在推廣新錢、廢除舊錢時也不可避免會有一些混亂。

只能是靠著市場慢慢調節,最後找到一個平衡。

這段時間朱厚照會很關注民間的物價情況,如果銀元投放不足,導致物價上漲,他肯定是要幹預的。

不管如何,這一項重要程度超過所有人預期的貨幣改革算是正式開始了。

為顯朝廷重視,

朱厚照再一次明發上諭,要求各級衙門耐心做好錢幣更換事宜,在此過程中,凡是發現有貪贓枉法的,一律重處!

更換過程中,比較讓他擔心的就是貪汙腐敗,有些地方官員會不顧朝廷定下的比例,私自提高比例,以此中飽私囊、自肥腰包。

對於這一點,他在上諭中嚴令各地巡撫逐縣探訪,否則只要朝廷發現一起,巡撫本人也要跟著倒黴!

不止如此,朱厚照也沒有一味的強壓,而是也給出獎勵措施,就是最後排名,施行的到位的縣,前十名知縣連升三級。

可以說,這一次他是使出了自己全部精力了。

而京師首善之地,自然是頭一個開始更換的。

朱厚照自己不方便總是出現在這種場合,他把正處在幹事勁頭上的載垨給派了出去,要他在京畿地區明察暗訪,推動換錢之事平穩落地,同時嚴厲懲處亂作為的官府官員。

正式開始的時間是正德二十一年,七月一日。

這個日子一定,結束的日子也定下來了。

到明年七月一日,社會上買東西不得再付舊錢,賣東西不得再收舊錢,違者,使用假幣罪論處!

載垨也是平生頭一次經歷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