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一章 財帛動人心

在世界政治經濟史上,新錢上市通常是被作為一種‘救命政策’而被推出,比如魏瑪共和國時期,因為一次大戰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和惡性的通貨膨脹,所以政府推出新馬克,廢除舊馬克。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面臨劇烈的經濟動蕩,也用新盧布代替舊盧布。

甚至包括阿根廷、烏克蘭都曾因為惡性通貨膨脹,而推行過這個政策。

直接的原因就是既然舊貨幣完全無法控制,那咱也別煩了,全部廢除用新的不好嗎?

當然了,後來的結果,基本上都是失敗的比較多。

這其中最為根本的因素,是政府沒有辦法穩定新錢的幣值。

上述具體事例,它們的問題不在於貨幣,而在於政府本身。

實際上印度也幹過突然廢鈔的舉動,‘突然’這個特點,在這個事情中其實更加致命,因為它一定會造成嚴重的擠兌問題,但印度就能保證過去一段時間後經濟又重新恢復了正常。

朱厚照也明白,

這種貨幣改革有很多配套措施,包括提前規劃、嚴格法律、清晰兌換政策、給老貨幣提供平滑的退出機制,甚至還有廣泛宣傳發動這樣的手段。

其實這些點都是圍繞著一條來進行的:穩定新錢的價值預期。

不在老百姓的心中建立起對新錢的信任,那麽就肯定會出現群魔亂舞的現象,就算解決一個問題,也還是會出現另一個問題。

而如何穩定新錢的價值預期呢?

就需要一個強大而堅挺的中央政府。

不管面對過程中的任何亂局,都要堅定的表示:新錢幣老子認了!

現代金融貨幣體系中的許多辦法,他知道,但是沒有辦法完全套用,只有這一點絕對沒有問題。

只要保證新錢幣的價值,

哪怕混亂一個階段,社會也會逐漸平穩。

載垨進來稟告了民間正在急速拋棄舊錢幣,朱厚照仔細聽了以後,卻並不將其看做是失敗的標志,而是一種成功的開始。

這代表民間相信了新錢幣。

這其實就很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從第一天登基開始就在為今天打基礎。

國人對於英明神武帝王的信任程度是遠超其他民族的,英雄人物振臂一呼,那個凝聚力可不是蓋的。

所以邏輯也很簡單,因為正德天子二十一年來在民間積累的好名聲,使得民間願意相信他。

若非如此,想象一下昏聵之帝來推這個新錢幣,還沒開始,民間老百姓就會下意識的認為朝廷又要開始圈錢了。

所以他回答載垨說:“只要百姓願意接受新錢幣,其他的問題倒也不大。貨幣革新,最大的困難便是百姓壓根不接受新錢,而固執的守著舊錢。

現在市場願意使用,就算有些混亂,也不足為患。朕叫你於京畿之地明察暗訪,是要看看是否有商家拒絕接受新錢。這些人,發現一個要處置一個。”

載垨愣了愣,心裏頭有些懊悔,自己太著急了,沒怎麽商議就匆忙入宮,沒想到沒撓到皇帝心裏的癢癢肉。

“有這樣的人麽?”朱厚照又追問一句。

載垨回過神來,略微有些應對不流暢,道:“這個……兒臣暫時還未發現。兒臣要麽再往更遠的地方走走,多看看。”

朱厚照眉頭微不可查的落下了一點,但也沒有發作,而是繼續不厭其煩的教誨,“老大,貨幣革新這事,關鍵是要把新錢推開,讓百姓願意使用。

對於朝廷來說,既然是要取得百姓的信任,就得拿出真東西,不能如原來的寶鈔一樣,隨意濫印。本來是假的東西,要人相信是真的,誰會願意?”

載垨也不知道聽沒聽明白,反正也應了下來,“兒臣明白了,多謝父皇教誨。”

“去吧。”朱厚照準備打發他走。

這種時候,他沒有太多的心思和他說太多。

不過載垨倒是猶豫了一下,又問出一個問題,“父皇,若是有店家拒絕接受舊錢幣呢?”

朱厚照心中倒出一排省略號。

看來這家夥也沒有完全明白。

他也沒有嘆氣,回答說:“朝廷此番貨幣改革不是不講道理的要將新錢幣強加於人,貨幣本身只是一個交易的中介物,更新錢幣是為了結束過往舊錢的混亂局面,並非毫無底線、不管不顧的就是要人用新錢幣。這兩者是有細微的差別的,你能明白嗎?”

載垨想了想,“那兒臣去處置掉這樣的商鋪!”

“這種罰款警告即可,不要直接取締。”

追加的這一句,其實是有些不放心他了,害怕他做出太過分的事情,在這種時候亂上添亂。

“兒臣明白!”

載垨走了以後,

張璁也急色匆匆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