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微服

有了和王守仁的山間之論,朱厚照對於立儲之事不再那麽糾結,心情也隨之好了很多。

連續幾個晚上睡了又沉又安靜的好覺。

第二天天剛亮便醒了過來。

他回到明代這麽多年,作息也改了,不再是夜貓子,這主要是因為晚上沒有其他娛樂事項,燈光不足,入夜之後看東西不方便,所以基本上在後世八點左右就入睡了。

所以說清晨時分都會自然醒,簡單洗漱之後,他命人將這兩日的奏疏拿來,一邊吃著軟軟的湯圓兒,一邊批閱奏疏。

已經連續幾天,都是如此。

這日,巳時三刻(九點四十五)左右,侍從室拿了條子進來,說是顧人儀和王廷相這兩個閣老求見。

他們這些歲數大的比皇帝起得更早,天子自己就勤勉,所以很看重臣子是否勤快這一條,像是之前的楊一清、張璁都是廢寢忘食工作的,所以這兩位也不敢怠慢。

其實以前上朝臣子也是天不亮就起,現在早朝免了許多,可他們還是要早早的把一天的奏疏票擬好,然後送進來。

這個階段朝中無大事,臣子密折也不算多,所以相對輕松。

“臣顧人儀(王廷相)參見皇上。”

“喔,你們來了,賜座。”朱厚照暫時放下朱筆,端坐於位,與他們親切的說:“兩位愛卿,何事求見?”

顧人儀回道:“啟稟皇上,臣與王閣老是為了內閣缺員一事前來奏請。本朝內閣雖無定員之制,但大多數時候都以三人為佳,可自張秉用去位已半年有余,若繼續延宕,不利人心安定。”

朱厚照明白他們的意思,

顧人儀這個人呢,重視自己的名聲。所以總是少一個人,旁人會說他貪權攬權。

這倒不是說三個人的工作兩個人分,所以心裏不痛快,這是後世想摸魚的人的想法。真要碰著貪的人,恨不得搞獨相。

這些日子到了南京,江南文教又盛,怕是顧人儀又聽了什麽也是有可能的。

“是該早定,你們可有推薦人選?”

顧人儀有避嫌的心思,“自古用人權柄歸於上,臣為首揆,不應多言。”

“臣附議,還請陛下委派。”

其實明朝的文官本來是什麽都要管的,只不過二十多年下來給他收拾的老實不少。

朱厚照沉吟一聲,“朝中六部九卿已是穩固之局,還是不易再動。”

像是吏部尚書蔣冕、兵部尚書張經、外務官桂萼,這都是新上任的,按照他的習慣,人員要保持相對穩定,否則一個衙門沒熟悉,又去了另外一個,走馬觀花一樣的,搞什麽?

另外如戶部尚書姜雍、產業部尚書邢觀、工部尚書呂恩、少府令範玉昌和禮部尚書靳貴,這都是當得很稱職的,朱厚照也不想動。

至於刑部尚書周錚、大理寺卿趙慎和左都禦史張子麟,這些人朱厚照覺得他們入不了閣。

趙慎倒是幾十年的老臣了,經驗豐富,但他幾十年的經驗都在辦案、斷案這一塊。就像原來的刑部尚書閔珪,成了一個領域的標志性官員,那就不好動了。

而內閣閣老的選拔原則,是與未來的施政方向有關的,與如何辦案子沒關系。

朱厚照現在有兩個總體上的選擇,

一個是像嘉靖那樣,繼續玩新老交替的遊戲,就是現在顧人儀上去了,那在後面給他放個不一樣的年輕人,比如嚴嵩。等到時機成熟再行替換。

另外就是像早些年三楊閣老和劉健、李東陽、謝遷這種,保證內閣的團結來獲得朝政的穩定。

而即便是第二種,朱厚照也不會放純粹的、只會清談的官員。

本來王陽明倒是個不錯的人選,可他身體不好了,還是讓他養著吧。

這麽算下來,他心中還真的難以決斷,便說道:“你們兩位不必如此,朕還怕你們任人唯親?若是心中確有合適的人,不妨說一說。”

顧人儀和王廷相於是不再推辭,分別說了個名字。

顧人儀推薦王守仁,王廷相則推薦顧佐。

朱厚照都搖頭,“王陽明身體不適,顧佐麽,南洋公司離不開他。”

這樣,顧人儀又推薦一人,“陛下,禮部右侍郎,方獻夫如何?”

方獻夫……

這個人麽,是王守仁的弟子。

看來咱們的顧閣老是很會照顧皇帝的心情,嘿,就算是清流,可要當到首揆,不知道怎麽拍皇帝的馬屁又怎麽能行?哪怕是暗拍都得拍。

朱厚照先前沒想過這個人,主要是方獻夫跟隨王陽明確實把自己的學術造詣搞得很高,但此人的心思麽……給朱厚照的感覺就是都在精研理學上。

歷史上,他也是因為大禮議而被嘉靖重用。

朱厚照給他弄到禮部去任右侍郎,算是人盡其用,可說要讓他入閣,哪怕他是王守仁的得意弟子那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