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當邀月穿成迎春

扭曲的時代,扭曲的皇權,甚至一朝被賜死,還要三拜九叩,謝天恩浩蕩。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半點推辭不得。

多麽可笑。

邀月道:“孔夫子害人不淺,三綱五常將人教成了奴才。”

“你,”元春道:“你又說什麽瘋話?三綱五常乃聖賢之道——”

邀月斜睥著元春,打斷了她的話:“聖賢?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儒家不過是璀璨星群中的一粒,兵家、法家,哪一個不淩駕在儒家之上?那時候的儒家,怎不見自封聖賢?”

“秦王掃六合,諸侯盡西來,大略駕群才,焚書坑儒時,儒家怎不說自己是聖賢之道?”

元春一怔,想說邀月實乃狡辯,玷汙聖賢,可一時又想不出反駁邀月的話。

耳畔邀月清清冷冷的聲音仍在繼續:“所謂聖賢之道,不過是漢武帝與竇漪房黨派之爭中,儒家窺準了時機,漢武帝又借此立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罷了。”

“漢武帝雖說獨尊儒術,但終大漢一朝,其治國是以外儒內法。為什麽是外儒內法?是因為那些上位者比誰都清楚,儒家的那些東西,只能用來糊弄人心,想要治國,還要靠其他東西。”

說到最後,邀月聲音裏帶了幾分嘲諷:“可笑的是世人當真被這些東西蒙蔽了眼睛,一個比一個跪得虔誠,跪得久了,便不知道該怎麽堂堂正正做個人了。”

“我不信什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鬼話,誰愛當奴隸誰去當,我來世上走一遭,不是為了當被別人肆意侮辱虐殺的奴隸的。”

對於自幼受儒家教育熏陶的元春來講,邀月的話極其尖銳,顛覆了她一直以來的世界觀。

她想說邀月的話是褻瀆,是駁論,可思維又告訴她,她辨無可辨。

邀月的話,句句都是實情。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文化何其鼎盛?

秦始皇滅六國,靠的是兵家,法家,一統天下後,推崇的也是兵家與法家,甚至能煉丹的方士道家他都推崇過,唯獨不曾將儒家視為治國精髓,甚至還因覺得儒生誇誇其談,不幹實事,阻擋了自己重治天下的道路,下令焚書坑儒。

終秦一朝,儒家都是被打壓的存在,而漢朝前期,儒家也是不受重視的。

漢朝前期,戰亂頻繁,百廢待興,文帝、景帝尊黃老之術,以道家無為治天下,輕徭薄稅,充盈國庫,為漢武帝的遠征匈奴積累了雄厚的財富。

漢武帝初登基時,朝政掌控在竇漪房手中,竇漪房尊黃老,一個儒生也不用,甚至將儒生驅除出長安城,漢武帝看著,什麽也做不了。

時間一念異年溜走,年輕的漢武帝終於熬死了竇漪房,親政主宰天下,一為舒展多年來被竇漪房死死壓制的惡氣,二為遠征匈奴做好國內的鋪墊——君為臣綱,他一日為君,便終生為君,無論他做的如何,世人都不能反他。

天降奇才,衛青霍去病橫空出世,漢軍在對戰匈奴的戰事上大獲全勝,甚至衛青一生無敗績,掃平了國內對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的反對之音,儒術進入政治圈。

雖然進入了政治圈,但對國人的影響並不算深。

漢唐時期,民風彪悍,國風尚武,雖然君主天天喊獨尊儒術,但國人氣度仍在,儒家之說浮於表面,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是男兒真正的浪漫。

那時候的漢人血性仍在,意氣風發,氣吞山河不言敗。

到了宋朝,宋□□欺負孤兒寡母上位,得國不正導致宋朝直至滅國,都在壓制武將,無限度拔高文臣,最後靖康之恥,崖山之後大宋亡。

宋朝沒有拿得出手的外戰,被周邊的蠻夷按在地上摩擦,靖康之恥時又將宮妃公主宗室之女折算成銀兩,換取自己活命的機會,歷代辱國之最,莫過於大宋,故而又被後人戲稱為“鐵血強送”,又或者“大慫朝”。

宋朝斬斷了生而為人的脊梁,宋朝之後的朝代,再也沒有一個能恢復漢唐時期的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景。

真正強大的國家,能夠包容一切不同的聲音,甚至反對他的聲音也可以,因為統治者知道,自己治理下的九州是空前強大的,沒有什麽能夠威脅到他,更沒有什麽能夠推翻他。

他傲立世界,環視群雄,一覽眾山小。

而一個弱小的國家,才會動不動洗腦百姓,讓奴性思維深入人心,這樣一來,哪怕他做得再差,也不會有人挑出來指責他,推翻他。

元春心裏亂成一團,心底有一個聲音在呐喊——你所受的教育,愚不可及。

窗外送來花香,元春伸手去端手邊的茶,想喝一口茶平復心情,手指剛剛摸到茶杯,便將杯子打翻了。

茶水灑在她的身上,很快將她的衣服浸濕,留下淡淡的茶漬印。

守在外面的司棋與抱琴聽到聲音,叩門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