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節 “V”字前掠翼!

中國國內的幾個大型風洞和超級計算機,都可以輕易勝任最佳機型的設計和推演,但是批量生產的戰鬥機不可能只能在實驗室中生產出來,一架原型機的成本往往高達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而且耗時漫長,全國十幾個設計所,數百家相關制造企業,每幾年才能推出一架成熟的機型,正是因為要針對現有的生產條件,將與之最為匹配也同時是最具戰鬥力的機型挑選出來。

嚴大伯圖冊上功底深厚的手繪功底,將一架架自己構思出來的完美機形,活生生記錄在了紙上,唯妙唯肖,仿佛隨時會從紙上跳出來似的。

與目前所能看到的機型完全不同,僅存在於概念中的機體設計更具未來感,而且有些還是經過了風洞和大型計算機驗證,標注出了一些簡單的常規數據,饒是如此,也足以讓人看的觸目驚心,這些才是真正完美的氣動力布局。

雖然構思新穎,也很先進,但對於其他國家的情報組織來說,卻沒有什麽價值,任何一個飛機設計公司中,這種一類型的圖有很多,往往也僅限於存在圖紙上,因為生產工藝和成本的限制,並沒有制作實驗機的價值,不具備實體化的設計又能有多少威脅呢,更何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技進步,更先進的構造設計也會隨著人類想像力豐富的大腦,源源不斷的湧現出來。

“前掠翼式的戰鬥機,好漂亮,難怪無法生產,對機體強度要求又增加了,變形翼,真是大膽啊,現有的加工工藝可沒有哪個廠家能生產,F-14已經是做到極限了。”林默翻看著,裏面不少機型圖讓他看得相當入迷。

前掠翼飛機是機翼前、後緣向前伸展(前掠)的飛機,它的梢弦在根弦的前面,左右翼俯視投影形成一個V字,前掠翼和後掠翼的推遲激波產生的原理是完全相同的。

與常規後掠翼機型比起來,前掠翼可以直接使載重量增加30%,轉變角速度提升14%,作戰半徑提升34%,起飛著陸距離縮短35%,完全提高了飛機低速度飛行時的可控性,並能在所有飛行狀態下提高空氣動力效能,降低失速速度,保證飛機不易進入螺旋,從而使飛機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並且與推力矢量控制系統綜合使用,其近距空戰機動能力將成倍地提高。

這完全是一個跨代級的技術提升,各國沒有出現大量的前掠翼機型,這並不是每一個國家空軍對前掠翼毫無所知,而是因為前掠翼的優勢很明顯,缺陷也非常明顯,因為結構的原因,沿結構曲線方向的彎曲變形會使外翼沿氣流方向增大,這個現象稱彎扭發散,在足夠大的速度下,這種現象會形成惡性循環,直到使機翼彎曲折斷。

正因為如此,目前有出現過的前掠翼機型也就只有德國在1944年設計的容克斯JU-287轟炸機、美國X-29和俄羅斯蘇-47金雕等少數機型。

而變形翼則是2000年以後提出的一種更先進的機型,變形機翼適性能力、機動性能和實戰生存能力提升更加明顯,在很多人眼中,已經是屬於科幻的概念,甚至可以像鳥一樣盤旋、倒飛和側向滑行,也同時向新型智能材料、激勵器、傳感器和鎖件等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變形過程中就必需是無縫變形,否則就會在飛行中被空氣給撕碎。

不得不說嚴大伯的專家招牌是鋼鋼的硬,設計的機形美侖美煥,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這些十分完美的機型,卻因為技術和材料條件無法生產出來,而且即使生產出來,也要受到飛行員身體條件的素質影響,試想,就算十億人口裏,挑出上百個身體素質和反應能力逆天的妖孽,光為他們生產百來架超級戰鬥機,這可能嗎?一百架戰鬥機就算是個個王牌也最多擊落幾百架敵機,最終拼的還是人多打人少。

二戰尾聲,Me262噴氣式戰鬥機的技術優勢也無法挽救納粹德國的最後希望。

也因為如此,林默才能看到嚴大伯的這本圖冊,不過這對於他來說,卻是一本無價之寶。

材料?吞噬過多種稀有金屬的金系巨龍會存在強度問題嗎?答案是:NO!

變形?金系巨龍天生就是身體變形的好手,這個更不是問題。

那麽這些機型的氣動力布局對於林默來說,甚至只是水中月,鏡中花嗎?正好相反,只要金系巨龍願意,隨時可以把上面的機型給演化出來,甚至可以更加完美。

圖冊上的機型甚至標明了更多的尺寸規格,對於林默來說,充滿了致命的誘惑力,看得他兩眼放光,恨不得直接抱了懷裏跑路。

“我說,嚴大伯!嚴專家!嚴教授!”林默忽然帶上了笑臉對著邊上仍在吃飯的嚴大伯說道,一連換了兩個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