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別有洞天(一)(第2/3頁)

更叫禹言驚奇的是夜明珠的懸掛之法,夜明珠質軟容易破碎,手捧著都尚且需要小心,又是誰能將這些夜明珠絲毫無損的嵌入洞頂中呢?是能工巧匠還是武林高人呢?如果是能工巧匠的話,那是怎樣的一種鬼斧神工的手藝啊?如果是武林高手的話,不僅需要強橫的內力,還要極好的拿捏火候,否則一個不慎,就會損壞了一顆無價之寶。

禹言的師博學多才,禹言從小受他熏陶,涉獵頗為廣泛,連性格也與師傅相仿。師傅性格平和,禹言跟隨師傅習武,雖然只是修練天心訣和輕功,但天心訣是師門傳下來的內家修習之法,能夠定神凝氣,清心明目,禹言十幾年苦練雖然只是修習到了第二層,但學習能力已經遠超常人,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從一個新兵到一個特戰隊員的成長過程,天心訣也是功不可沒。

禹言雖然習武,卻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是武林中人,在這個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武林中人就像是火星一樣遙不可及。那些故老相傳的江湖故事,只應該存在於小說裏。可不知道為什麽,眼看如此奇特的情形,禹言還是不自覺的想起了武林高手。

走了幾步,見林間竟然還有山澗流水積起來的小湖,禹言忙用清水將臉上嘴裏鼻裏耳裏的汙泥洗幹凈,頓時覺得視聽清晰的多,頭腦更清醒,頓時長長喘了口氣。

又走了一會兒,清翠的叢林中隱現一座小小木屋。這種情況下,應該不會有雇傭兵的伏擊了吧。禹言苦笑著,心中驚喜,趕忙加快了腳步。

走近屋前,見旁邊一塊四平方左右的水池,池中水面整個凝成了乳白色的冰塊,一陣陣寒氣傳來。在這熱帶雨林中,現在又正值夏季,這池水如何能結成冰?更奇怪的是,池子正中生長著一株黑色植物,莖幹筆直得如同一條直線,粗如兩根手指並攏。禹言覺得像是一棵竹,奇怪的是這竹子不僅生長成黑色,而且只有一節。周圍裊裊煙霧升起,池水翻滾,冒著滾滾熱氣。

禹言自從進了這桃源般的世界就驚奇不斷,但心底卻有一種很平和的感覺,這是一片未被汙染的清純的世界,能徹底凈化人的心靈,與天心訣追求的自然之境是如此吻合。他看見這墨竹的第一眼就知道這一定一件是寶貝。他對竹子有著一種特殊的偏好,從小就喜歡在漫山的竹林中奔跑,用自己親手砍下的竹子做成各種各樣的小玩意兒。擁有的第一件樂器便是一根自己做的竹笛,送給了住在山腳下的吊樓裏的那個女孩子。

雖然知道是寶貝,禹言卻只是淡淡看了一眼,在他心裏,這神奇天地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應該是寶貝。他走到門前,體內真氣尚未恢復,也不知道這屋子裏面有沒有人,在門上輕輕敲了兩下,還沒看口,那扇木門已經自己打開了。

饒是禹言早已經無數次的歷經生死,卻也被裏面的情景嚇了一跳。屋內兩具骷髏盤身而坐,面孔正對著門。禹言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骷髏空空蕩蕩的兩眼,自然是有些驚嚇。但他很快就平靜下來,這樣的場景總不會比殘酷的戰場上血肉橫飛的情景更慘烈吧。

禹言繼續往裏面看去,只見右邊骷髏身前立著一塊木牌,竟然是被人硬生生插入了地下石中,上面刻著幾個繁體大字“聖門蓋天端坐於此”。左邊骷髏身前也同樣立起一塊木牌,刻著“雲門玄玄子端坐於此”。

禹言看見左邊木牌上的字,忙跪到在左邊骷髏身前,磕頭道:“雲門十五代弟子禹言拜見祖師爺。”禹言從小受師傅熏陶,除平時在學校裏學習知識之外,師傅更逼他熟讀四書五經,學習孔孟之道,用以修身養性,培養他的氣度。雖說現在時代不同了,但這些東西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積累下來的文化精髓,雖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可對於增強自身品德和修養卻有很大幫助。

禹言的師傅生於亂世,歷經數朝,本有大儒之才,奈何生不逢時,壯年正經大亂,未能盡展抱負。因此晚年收了這麽個弟子,便將全部希望寄托於禹言的身上,除師門武術外,更教導他各種禮儀修養,教他琴棋書畫,教他論語詩經諸子百家,更教導他博覽群書廣交良朋,心底希望他能文能武,成為真正的全才。

禹言雖然有時候對師傅教的東西有些不屑,但也沒有多少排斥思想,這些知識可能不太實用,但對於增加個人品德修養培養一個人的氣度卻有很大用處。因此禹言雖然在特種部隊磨練了三年,可從小養成的那種儒雅之氣卻怎麽也磨不掉了,成了獵鷹大隊裏名聞遐邇的玉面郎。猴子曾經開玩笑說,幹脆讓一號帶領大家一起修煉,都煉成翩翩讀書郎得了。幸虧師傅並不迂腐,對於現代知識不僅不排斥,還極力勸導禹言多學習早學習,到禹言十五歲考上高中時,更是高興得破了多年的酒戒,連喝大三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