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幕僚(第4/6頁)

張揚列舉了去年一年公費出國的大概支出,他敲了敲會議桌面道:“一千二百萬,這是去年一年公費出國的全部消費,我想問一問,一千二百萬代表著什麽?我們的城市亮化沒錢,道路改造沒錢,城市綠化沒錢,無數老百姓生活在貧困線上,可是我們卻有一千多萬用來出國考察,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一個絕大的諷刺!”

張揚說話的時候所有常委都沉默了,誰比誰都幹凈不了多少,至少今天出席會議的常委中全都公費出過國,而且都出過不止一次。

許雙奇冷眼看著張揚,心說你丫就沒公費出去過?打死我都不信。

張揚道:“我這麽說,並不是反對大家出國考察,走出去,請進來一直都是我們所提倡的,只有走出去才能學會別人先進的東西,是好事兒,但是我想問問,去年花了一千二百萬,濱海學來了什麽?這一千二百萬的出訪經費給濱海帶來了多少效益?”

沒人回答他的問題,不是不敢回答,是因為沒有底氣。

張揚道:“我舉一個例子,去年八月,昝世傑同志率領了一個十五人的考察團,前去澳洲考察畜牧業,說是去學習人家的奶牛喂養和奶粉加工。拋開咱們濱海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畜牧業和奶業不提,我想算一筆賬,考察團一行十五人,在澳洲一共考察了十二天,花費是五百多萬,也就是說平均一天接近五十萬元人民幣,每人一天三萬多,這個數字我不想去詳細追究,單據看起來很完整,我就是想問一句,五百萬能買多少頭奶牛?這些錢是不是都該花?一個縣城的考察團,出門坐飛機,還需要頭等艙嗎?去國外考察,為什麽一定要五星級的大酒店住著?花這些錢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錢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他們把錢交給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讓我們揮霍,是因為他們相信我們這些父母官,相信我們可以把他們的錢用到正確的地方,相信我們可以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

“我不想站在道德的高度上去指責任何人,我只想問一句,當你毫不心疼地,大手大腳的去花錢,美其名曰公款支出的時候,你有沒有去摸摸自己的良心,你有沒有想過當年自己述職時所說的話,有沒有想過自己緊握右拳站在黨旗面前是如何激動的宣誓?究竟是什麽改變了有些人的信仰?”

張揚搖了搖頭,他聲音低沉卻鏗鏘有力道:“我們中的一些人只能用無恥兩個字來形容!”

張揚舉得是昝世傑的例子,可所有人卻都感覺到他說到了自己的臉上,尤其是縣委副書記劉建設內心如同被抽了一鞭子,他的血湧到了臉上。這次他去美國的機票也訂得是頭等艙,難道張揚是在影射自己。

許雙奇認為張揚犯了眾怒,其實這種事誰都不會點破,不但濱海如此,北港如此,整個國內都是如此,體制內有很多心照不宣的規則,這些規則並不能簡單地用對錯來評價,許雙奇認為自己必須要說一句話了,張揚口口聲聲的沒有站在道德的高點上指責別人,可他所做的事情恰恰就是如此。

許雙奇道:“張書記,我想說一句,其實並不是每次的考察都可以帶來效益,就算是商家做生意,每次的投入都未必可以得到回報。”

張揚道:“許縣長高見,濱海去年的財政總收入八千五百萬,單單是公費出國就花掉了一千二百萬,你拿商家做生意相比,也就是說我們這一千二百萬虧損了,見不到效益,白白打了水漂?”

許雙奇道:“我不是這個意思。”

張揚道:“商人花錢,以逐利為先,我們花錢,不但要注重經濟利益還要注重社會效益,有些錢花掉可以賺回來,而有些錢花掉,是賺不回來的,比如我之前所說的城市亮化綠化,市政改建,這些都是為民服務的便民工程,花錢不少,但是並不會直接給縣裏帶來財政收入。可老百姓得到了實惠,老百姓得到了方便,這就是社會效益。不是我今天老拿著出國說事兒,我就是不明白,這一千二百萬的出國經費,究竟給濱海帶來了什麽樣的經濟效益?又或是帶來了怎樣的社會效益?”

張大官人的目光環視眾人,最終落在劉建設的臉上:“沒有吧!我知道公費出國的現象不僅僅存在於濱海,在全國都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搞農業的去學習外國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搞工業的去觀摩國外現代化的工業生產,只要是想出國總能找出理由,更有甚者,一個黨務工作者居然要去資本主義國家學習馬列主義,這不是扯淡嗎?”

劉建設的臉跟紅布似的,恨不能找個地洞鉆進去,這廝得理不饒人啊,今兒自己算是撞在他手裏了,劉建設的內心那是拔涼拔涼的,進而感到心灰意冷,這次出國計劃必須要取消了,回去就讓人把機票給退了,幸虧自己還沒有出去,要是這次出國成為事實,恐怕就徹底被張揚抓住了把柄,搞不好因為這件事下馬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