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抑制沖動

任何導演都會不惜代價的尋找適合自己的題材,而不是坐等合適的項目送上門來,一直以來,墨菲可以說是“踏破鐵鞋無覓處”,但幸運的是,有時也會有“得來全不費功夫”的好運!

就像受傷的昆汀·塔倫蒂諾和《無恥混蛋》一樣,墨菲有時候的運氣真的很好。

但運氣好只是一方面,想要獲得成功,還要付出相應的努力。

迄今為止,墨菲執導的影片幾乎所有劇本都經過他手,至少也是深度參與了其中。

他之所以為執導的所有影片撰寫劇本,或者積極參加劇本的撰寫,並非為了成為一部影片的獨裁者,而是出於純技術的原因,在墨菲的制作風格和模式當中,劇本已經是執導的一部份。

劇本不是一本書,不是一部小說,而是一種指南,一種使用說明。

這次拍攝中,每當墨菲到拍攝現場時,他對每天拍攝的戲份都會有明確的計劃和想法,如果這是一場動作戲,工作開始前必須讓所有人知道會是什麽情況,所以他經常搞一塊“劇情演示圖板”,因為必須讓技術人員和全體攝制組人員熟悉對他們的要求。

如果是拍其他戲,墨菲不喜歡用“劇情圖板”,尤其那些需要演員有爆發式表現的戲份,因為這會束縛住手腳,死板的按照他的圖稿去做,永遠無法與現實的豐富多彩相媲美……

正如請一位服裝大師做一件衣服,然後再去找穿這件衣服的人。

顯然,更應該反其道而行之:找到這個人,量好他的尺寸,才去請人裁剪,而且一直到最後都要再看一看是否有改進的余地……

因此,墨菲這次的準備期和拍攝中,放手讓演員們去排練,甚至在一開始根本不介入,那些悟性足夠好的演員,會自然而然的選擇正確的位置。

經過這麽多年的工作積累,墨菲只要對就位情況進行觀察,就可以清楚的知道怎樣做會更好。

除了必須的引導,墨菲從來不會給演員演示他們該怎麽做,那些人在表演方面的能力比他出色太多,一個聰明的導演也不會傻乎乎的去指導演員的具體表演,那完全是本末倒置。

許多導演往往會過度的指導他們的演員,而且演員們也沉迷於此,因為他們喜歡被過度指導,他們喜歡對角色沒完沒了地進行討論;他們喜歡對塑造人物的整個過程做純理性的探究。

通常情況下,他們就這樣被弄得暈暈乎乎的,結果喪失了自己的自發性或者天賦。

很多人總是認為每個導演在片場都是詹姆斯·卡梅隆,總是會壓榨演員,實際情況恰恰相反,絕大部分導演的工作方式都像墨菲這樣,只要演員不出什麽狀況,基本都會為演員創造條件,讓他們能盡情的發揮。

這本也是導演工作的一部分。

從拍攝開始,墨菲就了解哪種方式適合一幹主演們,輕易不會打斷他們良好的工作狀態,這毫無用處。

反之,應該使他們便於工作……

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風格,有自己的工作習慣,這種習慣有好處,同樣也有壞處,最為典型的莫過於斯皮爾伯格,這位超級大導演確實任何題材都能拍,但任何題材拍攝制作出來,只要仔細分辨的話,不難發現它們都像是一個模子裏制造出來的。

所以,如果想讓影片既保持自己的風格,又不變成模式化的產物,那每一部影片從攝影到分鏡到場景設計再到剪輯風格,都要弄出點新鮮的東西,否則再出色的導演每年一部電影拍下去,用不了太久也會被觀眾厭煩的。

斯皮爾伯格同樣也是這方面的典型。

就像《死侍》加入幽默和快速剪輯、《消失的愛人》融合懸疑驚悚、《鋼鐵之軀》賦予超級英雄沉重的主題一樣,墨菲在《無恥混蛋》中除了黑色幽默和透射到骨頭裏的無恥勁外,在每個場景的拍攝和設計上,也動了不少腦筋。

墨菲拍攝一些特殊的場景時,試圖用單一的鏡頭,或者盡可能這樣做,只要沒必要,他不做切換,而且決不從不同的角度來拍同一個場景。

這樣可以避免演員們反復做同一件事情,能保持新鮮感和自發性,還能嘗試很多不一樣的東西,他們每次都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演繹相同的場景,而不必擔心這是否將匹配其他鏡頭。

單就執導而言,這種將黑色幽默成份融入到影片整個主題、情節和場景當中,卻又不會突出笑料的黑色影片是一種要求很高、很嚴格的類型片。

如果單獨拉出某個鏡頭,很難找到合適的笑點,但放到《無恥混蛋》的主題和所處的背景大環境下,這些隱藏的黑色幽默會成為觀眾喜聞樂見的笑料。

從前期籌備開始,墨菲就非常清楚,《無恥混蛋》不是《鋼鐵之軀》,最後的成片什麽也不可以妨礙觀眾應得的笑聲,什麽也不可以把觀眾的注意力從應該發笑的地方轉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