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最高舞台之賽前準備(第3/4頁)

在擂台賽上過兩關是不夠的,如果想達到“跳段”的條件。那最起碼必須是三連勝。李小強繼續分析。

第3關,自己將碰上日本的工藤紀夫九段。在擂台賽中,如果讓李小強挑選一位他最想碰到的日本棋手。那李小強肯定挑工藤九段。

是的,因為他是工藤紀夫,“標尺”工藤紀夫九段。

工藤九段現在已經47歲,不過他的水平一直很穩定。他的最高峰甚至還沒有到來。10年後的97年,他還奪得日本的“天元”頭銜。不過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李小強想和人家交手,是因為他的外號,標尺工藤紀夫!或者說,他是衡量是不是九段的標尺!

這個年頭,日本已經有了近100名九段了。和後世網絡上的9D一樣,日本的九段也分三六九等。對這一點,這年頭的日本人其實也知道。這一切,都是由於不合理的升段制度造成的。要說升段制度其實還算很嚴格,不過幾十年延續下來。它的弊病就顯現出來了。

一個是水平高的都升上去了,那麽中間“趕路”的過程難度下降。二是在漫長的“趕路”過程中,給“假棋”和“默契棋”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對這一切大家都心知肚明。日本人也心知肚明,所以當時有日本的好事者,也把日本的九段劃分為5等,這個和後世網絡上的9D差不多。

第一等,當然是超一流。第二等,就是強九。日本人給強九定了個標準,能經常進“大三冠”循環圈或者能登上4個小比賽決賽的舞台。在日本就可以稱為強九。第三等日本人稱為“標九”,標九和強九相比,就少了“經常”兩字。後面兩等,就是面九和假九。

在日本人看來,“標九”以上才可以稱為九段。而工藤紀夫,就是標九中的標九。能被選出來當尺子,工藤九段的特點可想而知。

簡單歸納,他的特點就三個詞。一是“穩定”,沒有什麽大起大落的情況。二是“平衡”,技術特點非常平均,沒有什麽技術非常好,也沒有什麽技術非常弱。第三,當然就是非常“日本”,他的棋,就是標標準準的“日本流”。

現階段的李小強,當然希望用這樣的“標尺”衡量自己一下。

李小強在家裏,重點就是在分析研究這三位對手。對第1位對手,已經準備好了相應的策略。後面兩位,也準備了相應的預案。再往後面的對手,暫時就沒有想那麽多了。這個時候想太多,有好高騖遠的嫌疑。我們李小強那絕對是一位腳踏實地的人。

不過李小強畢竟有作弊的條件。他對後面兩位日本棋手的基本特點也有所了解,只不過還沒有想好怎麽去對付他們就是。所以李小強認為,擂台賽這樣的賽制,簡直就為自己的作弊創造了條件。

第4位對手,就是小林覺九段,他是日本“後六超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後來拿過日本的“棋聖”,第2屆擂台賽他取得了5連勝。現在的他還處於上升期,算是日本的一位強九。要說他的弱點,可能他下棋有點“情緒化”,發揮不是很穩定。他還有一個身份,他後來和聶旋風成了親家。聶旋風的大兒子娶了他的女兒。

第5位對手又是一名老將,“怪腕”大平修三九段。他基本上是和藤澤秀行同一輩棋手,比藤澤秀行小幾歲。從他的外號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力量型的棋手。他不僅力量大,好像他的力量在日本的評價還很高。

日本曾經讓“六超”評價他們本國棋手的特點。說到“力量”,那當然是號稱“天煞星”的加藤正夫好像最有發言權。加藤就曾經說過,日本現役棋手中,力量最大的不是他,而是大平修三九段。

雖然加藤可能是客氣,也只是他的一家之言。不過大平修三九段能被加藤如此看重。他的力量一定有他的獨到之處。

李小強在心中對自己可能遇到的對手逐一分析。分析完後長出一口氣,他知道,擂台賽肯定算是這年頭的最高舞台。自己有機會抓住這個舞台的尾巴,那無論如何不能放棄。

這個舞台,關系到自己的職業生涯,影響著自己未來的圍棋道路。

李小強鬥志昂揚。

“決定大戰”已經接近尾聲,李小強再次回去陪客人看電視。雖然有人對李小強的離開感到奇怪。不過現在沒人顧得了那麽多,他們都為緊張激烈的比賽所吸引。

“自古爭棋無名局!”

這盤棋聶旋風贏得比想象中的更艱難。在一定程度上,比對武宮的“世紀大戰”贏得還更艱難。不過,他最終還是贏了。

電視終於看完了。魯帆雲他們花了很長時間才把激動的心情平復下來。這個時候,他們才有心思來關心一下李小強。當然,他們看到“心如止水”般的李小強。心中的佩服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