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心不在焉下犯的錯誤(第2/3頁)

李小強估計,類似於上面這樣的話,張大記者一定準備好很多了吧。所以才老是在問“你當時怎麽想”。李小強其實很想告訴張大記者。自己在大部分的時間裏,其實根本沒想太多,只是在棋盤上拼命的發掘手段,做著各種各樣的取舍。哪裏還有空去想其他的東西。

翻白眼歸翻白眼,不過李小強卻不會把這話說出來。人家張大記者畢竟想表揚自己不是?再怎麽說,人家也是好意。李小強是絕對不會打擊他的積極性。當然,讓李小強欺騙棋迷他做不到。他只好模棱兩可,含含糊糊的混過去。給了張志東很大發揮空間。

要說張志東的問題雖然難以回答,但李小強內心是不會抗拒的。當棋評進行到最後階段,李小強突然覺得,真正煩人的,恐怕還算是日本的山田記者。因為他的棋評,明顯是準備走一條“八卦”路線。

公平的說,在三位記者中,就數山田記者的問題最多,也問得最詳細。李小強開始還有點奇怪,不過仔細一想也就釋然了。

因為日本圍棋一直有這樣的傳統:他們職業棋戰的棋譜是習慣在報紙上連載的。手數從幾手到幾十手上百手不等。在版面固定的情況下,棋的內容不夠,怎麽辦呢?那當然是“花絮”啊,“八卦”之類的來湊數。再加上日本的圍棋媒體很有“獨家”意識。他們只報道自己主辦的“新聞棋戰”。這樣一來,他們的“棋譜資源”就更少了。可能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反而養起了日本圍棋媒體的一個好習慣。他們的圍棋報道,還是做得非常詳細的。

前世李小強作為一名普通圍棋愛好者的時候,由於工作原因,他需要經常出差。往往在這個時候,他就喜歡揣上一本日本的“名局細解”上路。好打發路途中無聊的時光。

李小強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第7屆“棋聖戰”決賽的“名局細解”。在那個比賽中,6連霸的藤澤秀行碰到年輕的趙治勛。在3連勝的情況下又來個4連敗。讓趙治勛實現了大逆轉。

李小強看的那本應該是國內出版的,當然,那本書是不是盜版就不知道了。因為那本書的印刷質量實在不敢恭維,就那麽區區7盤棋,就是不薄的一本書。不過就那本“疑似盜版”的圍棋書籍,還是讓李小強看得津津有味。

這裏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棋評做得很細。每一張棋譜,往往只有幾手棋甚至只有一手棋。然後配上大量的參考圖。在這其中,棋的內容先不去說它。讓李小強感覺最舒服的,就是看這樣的細解,根本不需要配備棋盤。就那樣當小說看,當連環畫看,就能完完整整的從頭看到尾。非常適合在出差或者旅遊的時候看。

實事求是的說,在這方面。國內做得是要差點。不是說他們不認真,也不是說他們不負責。他們只是在“把握讀者心理”方面,還是有所欠缺的。一張張棋譜都做得密密麻麻,像李小強這樣的“技術流”好好說,他有空會用棋盤擺一擺。但是很多普通棋迷呢?面對那樣的棋譜,哪怕內容再好,恐怕也沒多少人看得下去。因為在尋找“手順”的過程中,就失去了閱讀的快感。

山田記者的問題問得很細。這點李小強還是可以理解。好在李小強也是“備過課”的,在圍棋技術問題上,他也盡自己的能力給予解答。這點倒沒有什麽問題。漸漸的,山田記者的問題越來越“八卦”,早就超過了這盤棋的範圍。這就讓李小強有點受不了。

當然,人家山田記者的八卦其實也屬於正常範疇。最多也就問問“你是怎麽備戰的?”“你平時都打誰的棋譜?”“你平時是怎麽訓練的,用什麽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棋藝?”“你對某某棋手是什麽看法?”“除了圍棋以為,你平時都看什麽書?”等等一般的八卦問題。但李小強還是覺得有點不耐煩。

這應該也算是很正常的。李小強是什麽人啊?他是一位重生者,大凡一位重生者,肯定會把這個事情當成自己最大的秘密。那絕對是不敢告訴別人的。例如李小強剛重生的那段時間,哪怕是睡覺他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會說夢話,在睡夢中將自己的秘密透露出去。只有當他反復確認,確認自己沒有說夢話的壞習慣後。這兩年他才漸漸放下心來。

不過他對於這種“打聽身世”的問題,還是有種本能的抗拒。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也不怎麽願意提起自己10歲以前的情況。因為一說到這樣的問題,那他就只能瞎編。而這種騙人的話,李小強是不怎麽願意多說的。看了從本質上來說,李小強可能還算是一個老實人。

這樣一來,李小強在回答這些“題外話”的時候。就顯得有些心不在焉了。當然,出於禮貌和客氣,李小強又不能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