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6章 內外壓力下茁壯成長的中國航空制造(第2/3頁)

這就逼得貸款的加工企業,必須要按時還款。

如此模式下,怎麽可能會出現加工單位買不起數控設備的問題?

“我的劉主任啊,咱們的貸款,那只是針對普通的數控加工設備啊,超精密以及大型加工中心等機械設備,本來都只是用於大型企業,尤其是軍品加工單位,這些單位都有錢,即使沒有錢,只要有這樣的計劃,也能夠搞到資金,所以他們自然就不會,也不可能獲得咱們九院的貸款。國企的資金,可不是那麽好收的……”熊風暴一臉的苦澀。

劉一九了然,這些事情,倒也正常。

這個規定,好像還是當年自己提議的?

“需要想個辦法,這樣下去我們也就只能自己不斷地擴大生產規模。”劉一九說道。

“確實是這樣,如果我們有充足的資金,我們會選擇一些生產規模比較大,跟我們合作比較好的企業來進行合作,幫他們搞一些設備……”精密廠的負責人對著劉一九說道。

熊風暴偷偷地對著廠長豎起了大拇指。

這是向劉一九要錢呢。

劉一九沒有回答,而是向著前面走去。

精密機械加工廠裏面,原本是為了生產發動機而從九院基地三區裏面抽調的技術骨幹成立的車間,十多年的發展,變得相當龐大。整個車間裏面除了少數頂級精密程度很高的普通機械加工機床,大部分都是數控機床。

小型的數控機床整齊地排列在龐大的車間裏面,大型結構件加工車間裏面,則是沒有那樣的狀況,一個上百米長,數十米寬的車間,可能就被三五台大型數控機床占據。

很多車間裏面,都沒有那種人頭攢動的景象。

技術密集型企業,就是這樣的情況,設備多,人員相對來說並不是那麽多,在空曠的廠房裏面,看起來更是顯得人太少。

在這裏面,為了更好地生產,提高效率,自動化裝置比其他的工廠裏面多了很多,這也是九院智能生產方面的一個實驗平台了。

從原材料到機械加工,再到熱處理,表面處理,最後進入到裝配的程序裏面,龐大數量的零件成為一架先進的飛機,這個過程,劉一九花了兩天的時間匆忙地參觀了一遍。

尤其是在組裝車間裏面,超過十架龐大的運十飛機在空曠的車間裏面一字排開,各種輔助設備都在周圍即使包圍起來已經開始成型的飛機,看起來,也給人極其震撼的感覺。

龐大的車間裏面,組裝的人員數量反而很少。

“十五年的時間,我們從一片空白,發展到現在的程度,非常不容易了。但是,這還不夠!我們需要更龐大的生產組裝車間,我們需要更多數量的訂單,只有這樣,我們的大飛機事業,才能夠奮起直追,趕上美國以及前蘇聯。我相信,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會讓如同安-224那樣龐大的飛機從我們的組裝車間裏面走出去……”劉一九站在組裝車間最高能夠看到整個車間全景的地方,一臉豪氣地說道。

目前情況下,安-224那樣的飛機,可以說已經是人類的制造極限,不過中國還沒有那樣的能力可以設計制造出來。

就連運二十,到目前為止,都是還麽有徹底定型的。

國外的飛機工業發展了八十多年,中國則是在人家的飛機已經能夠進行洲際飛行的時候才從一片空白的程度起步,目前的情況,劉一九已經非常滿意了。

“劉主任,那一天不會太遠的。”馬鳳山向著劉一九保證著。

這位中國最強大的大飛機總師,身體狀況很是不錯,每天都是幹勁十足。

“是的,雖然目前運二十還沒有進行試飛,沒有定型,不過我們下一代的大飛機,已經開始有了雛形。將會有更高的速度,更遠的航程,更大的載重量,更低的運行成本。”熊風暴也是對著劉一九補充。

劉一九只是點了點頭。

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意外,“這就說明,我們這十五年時間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基礎配套等方面也完善了起來。在這樣的情況下,更大更先進的飛機,並不是什麽困難。不過,我希望大家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一步一步地追趕歐美,並且超越。”

熊風暴等人的意思,顯然是希望能夠提前獲得新項目的立項資金。

換成之前,劉一九可能會同意,但是現在他不會,九院的經費已經不多了,軍方是否會同意也是無法保證的,他懶得去說服軍方,也舉得沒有太大的必要。要想在未來的市場上生存下去,就必須得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取得突破才行。

“麥道公司被波音收購,現在世界上民航客機生產供應商就只有波音跟空中客車,這兩家公司,都是巨無霸,我們要向達到他們的程度可不容易……”熊風暴提醒著劉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