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建木傳說(第2/3頁)

遊成元喊道:“我守在上面吧,有什麽動靜就給我發信號。”

他下來時已經釋放神識掃過,這個墓穴並沒有坍塌的危險,他需要獨自查探清楚裏面的東西。對於考古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細致的活,一不小心就可能損壞某些遺跡,比如池木鐸在陪葬墓中發現的古代絲織品痕跡,確實需要專注不能分心。

遊方落地的時候覺得很詫異,這墓室中感應不到絲毫的陰氣,整座山谷的生機韻動也充盈其間,哪裏像一座古墓呀?

落地摘下防毒面具,遊方剛剛低頭平視,一瞬間就愣住了,整個人就似石化一般。這裏面真有東西,一人來高大約就在兩尺外,幾乎與他面對面站著,然而剛才以神識查探絲毫都沒有感應到,燈光照亮了他才看清楚。

不要誤會,那東西不是鬼也不是僵屍,否則遊方只會感到驚懼,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靈魂都深深的被震撼,完全被定在那裏,幾乎進入了忘我空靈之境。

這是一棵七尺高的“樹”,假如池木鐸下來,第一眼估計也會愣在當場,他第一念會想到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遊方的第一念也差不多,他不由自主想起了上古傳說中的“建木”。

《淮南子》中記載:“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呂氏春秋》中記載:“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無影,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山海經·海內經》中記載:“建木,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暤爰過,黃帝所為。”而《山海經·海內南經》中還有一段:“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在很多古代神話傳說中,所謂都廣之野,據說是天地的中心,而建木是溝通天地人神的橋梁,伏羲、黃帝等上古先皇來往於天庭與人間的梯子。

而遊方看見的這棵“樹”是青銅鑄成,一根筆直的主杆,在頂端舒展開九十九條青銅枝,非常抽象寫意的彎曲長片狀,上面布滿了各種嵌金紋飾,有像形枝葉、山川流水、飛禽走獸、花卉果實、日月星辰,在每一片枝條的末梢,都有一個嵌金的古楚大篆。

遊方看見這一人高的青銅古樹,為何第一念就想起了神話傳說中的建木?因為風水鼻祖郭璞在《山海經》中為建木寫了一句注:“其下聲無響,立無影也。”而《呂氏春秋》中也提到“日中無影,呼而無響”。

是什麽樣一株神樹,站在下面發不出響聲,也沒有影子,那不是根本看不見也感覺不到嗎?遊方突然醒悟古人附會於神話中的描述,假如能在現實中親眼驗證,究竟是在形容什麽?而風水鼻祖郭璞所注,又是什麽意思?

這株樹近在咫尺看的清清楚楚,連鼻子都能聞見青銅特有的氣味,皮膚也能感覺到那青銅葉片散出的寒氣,但神識卻沒有絲毫的感應,就似無聲無息無影無形不存在一般。遊方根據眼中所見,終於發動神識鎖定了這棵樹,然後元神所見突然進入到一個奇異的世界。

為什麽神識感應不到這棵樹?並不是因為它不存在,因為它的靈性完全與這一片天地山川融為一體,區區七尺竟似頂天立地,遊方可以神識鎖定一棵樹,但他絕對沒有那麽深的功力將這周圍群山環抱的偌大世外桃園全部鎖定,誰也不可能有那麽大的本事!

這裏就是兩千年前的地氣靈樞所在,而這棵樹就是靈引,激發的是整片山川的生機為神識,遊方無法以自己的神識鎖定它,而在空靈忘我之境中,元神與之融為一體。這種感覺宛如心盤發動,他不僅清晰的“看見”了這片山谷的每一寸土地與草木,而且也“看見”了兩千多年前的山川原貌。

不是他主動發動心盤,他的心盤術不可能如此高深,也不可能感應的這麽清晰!

是什麽力量激發了這靈引,讓兩千年後的人看見這一切?遊方隱約有所感應,這座墓室左右有甬道,陰陽運轉之間激發了靈引,從而使地氣靈樞與整片山川產生了共鳴。難道是古人那奇異的儀式,有一對男女燃燒了自己的神魂,讓奇異的力量依附在這株青銅樹上要告訴後人什麽嗎?

當墓室被打開,儀式的力量最終被觸動,它是兩千年前所施展,直到今天才發揮效用的一種秘法。

墓室上方穹頂被炸出一個大洞,但這株樹並不在正中位置,而是往裏靠了一段距離,所以落下的土石並沒有碰到。而墓室四周還有殘存的壁畫,內容與青銅葉片上的紋飾類似,卻多了很多人物。

隨著奇異的“心盤”運轉,殘存的壁畫似乎活了過來,遊方的元神莫名明了了一切。

這裏是某一支南楚族人世代居住的世外桃源,其家族發跡於此,並走出大山建功立業,無論誰統治,他們都能受到世代封賞,由先秦至兩漢,這裏都是其祖源地。亂世之中此地可以退守自保繁衍生息,使世系不絕。並以此為據,勢力延伸到周邊百裏,太平時受封賞自重,戰亂時四處搶掠自肥,誰也拿他們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