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建木傳說(第3/3頁)

他們是綿延千年的地方豪強,在此地呼風喚雨,也是顯赫的貴族世系,歷代積威。但是在兩千多年前,這裏發生了一場山川震動,並伴隨千年未遇的雷鳴暴雨,這個山谷被毀了,崩塌的山體以及山洪沖下的泥土將這個世外桃源徹底掩埋。

而恰在此時,封侯的族長也獲罪於漢家天子,全族都受到牽連流放,這次不能再依托於老天爺的庇護。在被迫遷徙之前,殘存的族人舉行了一個儀式,將歷代流傳的聖物永遠留在了此地,就是這株青銅神樹,象征著千年以來天地神靈的庇佑。

很難確切的體會他們當時的心態,究竟是感謝還是怨恨上蒼,總之這個儀式給後人留下了一切經過的信息。兩千多年後的事誰也想不到,儀式的力量因為盜墓賊炸開墓穴,青銅神樹重新感應到生機靈動被激發了。

這個過程可以持續一、兩天,恰好在此期間掌控神識的遊方進來了,清晰的感應到古人留下的信息,如果是孫風波進來,經歷與遊方估計是一樣的。

但假如換一個普通人進來,比如池木鐸,只能根據周圍殘存的壁畫去推斷了,或者只有朦朧的直覺感應仿佛做了一場夢,卻說不清是怎麽回事。——考古發掘中發生過一些類似的神秘現像,至今也無法解釋。

這片山腳,是這個部族中的重要人物歷代歸葬之地,而遊方進入的這座“古墓”,根本不是一座墓,而是供奉青銅神樹的祭壇,也是他們留下的最後的遺跡。他們為什麽費這麽大的勁要留下這種信息?現代人需要了解古人的心態。

在這片土地上古人的觀念中,事死如事生。勉強用一句通俗的話來形容:“你希望怎麽活著,那你就應該追求怎樣的最終歸宿。”生是短暫的經歷,而死是一種回歸、又一個輪回的開始、這一番世間生命的總結。這不僅僅牽涉到對墓葬的重視,也牽涉到社會評價的人生信念,古人評論一個人時,所注重的是他此生一切所為的總結。

一個人的一生尚且如此,那麽一個部族世系的消亡怎會沒有意義呢?所以他們要舉行這樣一個儀式,將這一切封存在地下,留給後人感嘆評說。

就在這時,遊方腰間一緊差點被提了起來,耳中聽見頭頂上有人大聲喊道:“你沒事吧,在下面幹嘛呢?”

遊成元在上面用電筒照著,可以看見下面的情形,見遊方落地之後就傻傻的站在那裏,半天不動也不說話,擔心出了什麽狀況,將手中的繩子一緊喊了他一聲。

幸虧她拉了一把又喊了一嗓子,將遊方從數千年洄魂大夢中驚醒,假如就把遊方扔在這裏不管,他可能會昏迷幾天幾夜,再棒的身體也會大病一場,將功力盡失過很久才能恢復。這情形與遊方曾在洛陽古墓中見到“神虎噬女魃”類似,一不留神困於畫境中,幸虧謝家母女路過將他喚醒。

遊方後來打造了一幅畫卷,除了師父傳授的煉境心法之外,也是受了那一段經歷的啟發。

但今天的遭遇更離奇,遊方在洛陽古墓中尚且能夠自警,只是受傷的元神無法自我掙脫,而此刻他自己根本醒不來,是在空靈忘我之境中主動將神識融入其中,相當於在兩千年後參與了這個儀式:一方面氣機與整座山川沉睡的生機共鳴;另一方面元神也與歷史存留的信息相融;與此同時,他也等於在運轉神識激發靈引。

想當年,那一對男女是以燃燒神魂付出生命力為代價完成的這個儀式,遊方如何能消耗得起?怪只怪他的本事太大,已達到移轉靈樞的境界,不由自主這麽做,換一個與他同樣境界的高手進來,恐怕也是一樣的反應。除非是當代地師劉黎才能自我警醒,因為他早已切身了悟這種“心盤”運轉的玄機。

或者是池木鐸那樣的普通人,只會恍然如夢一場,事後精神疲憊卻沒什麽大礙。秘法修煉有得有失,有些特殊情況下需要格外小心。

遊方回過神來,暗道一聲僥幸,就這麽一會兒工夫,剛剛恢復不多的神識之力差一點又耗盡,擡頭喊了一聲道:“我沒事!這裏有發現,需要清理一下,給我兩個小時,盡量不要打擾。……下面沒地方落腳了,不要再下來人。”

驚醒後的遊方為何還要獨自留在這裏?剛才一幕雖然驚險,但對於習練秘法者來說,卻是可遇不可求的絕佳機緣,能夠感悟到太多的未知境界與體驗,就算其中有些玄妙自己了解也是不太可能親身去施展的,極難有見證的機會。

遊方也感覺到,經過自己的觸動,這個古老的儀式已經快結束了,再一看時間,恰好進入天地一陽生的子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