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海上生明月(第2/3頁)

龍喻潔微微點頭道:“這秘法好生玄妙,照說蘭德先生並無運轉神念之能,卻能與那月影仙子的神念相合無隙,所運轉似陣法又非陣法,倒像一種儀式,卻能在這夜氣陰沉的海水中匯聚純陽之意,好生玄妙,其人之師承必然不簡單。”

包旻不動聲色道:“蘭德前輩的師承當然不簡單,什麽人能調教出這樣的弟子?只不過他既不願說,我等也就不必追問了。在松鶴谷中,千杯前輩已經解釋清楚。”

龍喻潔看了包旻一眼,試探著問道:“難道包長老也在猜疑……?”

包旻做了個噤聲的動作:“心中有數,何必說出來呢,也不適合說出來。”

龍喻潔點了點頭,神念攏音悄聲道:“如今心中有數的,恐怕不止你我了,蘭德先生可比他師父人緣好多了。”

包旻感慨道:“當年是亂在時事,而如今亂在人心,他可不比上一代人輕松。據我所知,他師父年輕時只是潛心修煉秘法,而他這才二十出頭,就已經歷了多少事端?”

兩位高人在遠方議論,而大船上的眾弟子仍然神識相合運轉秘法,從九點多鐘一直到子時已過,遊方與向影華這才不約而同緩緩收回神識神念,眾人皆覺妙處難言,有人暗中發出驚嘆,有人默默一聲嘆息。

……

第二天中午時分,到達了遊方指定的海域,天公作美這一天風平浪靜,四面是一望無際的碧藍,表面上看不出任何異狀來。但是駕駛室後面有一間船艙裏,幾個人的神情卻很專注,一直盯著各種儀表隨時觀察變化。

船速放緩,緩緩在這一帶海域呈S形來回遊弋,嚴禮強戴著耳機正在監視聲納信號,一邊在儀器上調整著超聲波段,突然說了一句:“聲波定位儀顯示前方有不規則的海床。”

柳希言皺了皺眉頭說道:“看磁力計沒什麽變化啊。”

牛月坡不解的問:“這說明什麽問題?”

遊方在一旁解釋道:“通常情況,如果海底出現大型不規則物體,又沒有磁力異常,很可能就是自然的礁石海床起伏。”

遊方其實也是個外行,但為了出海“摸魚”,這幾天做了不少功課。他到的這片海域在一九九五年的時候曾有人來過,是一位名叫麥克·布什的美籍愛爾蘭海洋科學家所帶領的遠洋科考團。這位海洋學者當時是以技術援助的方式,被獲準在南海海域進行科考,考察項目是洋流、氣候以及漁業資源。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海洋科考部門經費嚴重不足,因此有很多遠洋科研項目都無法正常展開,這一類的援助很受歡迎。在當時看來,麥克·布什所運用的科技手段很先進,其實現在回頭看,無非就是投入大小的問題,說先進倒也談不上。

當時這一片海域還存在海權爭端,麥克·布什向中國政府提出申請,完全遵照中國法律進行科考援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受歡迎的,因此很順利的在這一片海域展開了預定活動。

吳屏東事後調查過麥克·布什這一次科考活動的全過程,甚至還專門寫了一份內參,提交給國家文物部門以及農業部漁政部門,表示了對這次活動的強烈質疑。

吳屏東並不是海洋科考學者,卻是當代最出色的考古學者之一,他在十八世紀荷蘭探險家吉姆·巴斯所撰寫的航海日志中找到這麽一段記錄——

一七八八年,有一艘巨大的貨船從中國福建的泉州港出發,駛往東南亞沿海各地。這艘大船長四十五米,寬八米,吃水有八百多噸。船上有一千多名乘客和船員,還有幾十萬件產自景德鎮的瓷器壓倉。這些瓷器精美異常,有各種花瓶、餐具等等。

但這艘順隆號船卻在中沙群島以西海域觸礁沉沒,八百余人葬身海底,只有不到三百人恰好被吉姆·巴斯乘坐的女王珍珠號救起。這位探險家得知這一消息,十年後又專門帶船來到當年順隆號的沉沒之地,企圖在海中打撈失落的“寶物”,但是水太深加上風高浪急,根本就沒找到沉船的線索。

吉姆·巴斯留下了這本航海日志,還附了一張手繪的海圖,所標記的沉船地點就是麥克·布什帶領海洋科考隊活動的中心區域。一九九五年十月,科學考察團還真的發現沉船了,麥克·布什隨即資助潛水打撈工作,撈出了近二十萬件瓷器,其中有不少還是完好無損的。

而吳屏東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古查證,認為順隆號上所裝載的瓷器遠不止這麽多件,當時也只打撈上一半而已,可是科考報告上卻記載沉船上的物品基本已清理幹凈,已無繼續打撈價值。所以吳屏東懷疑這裏面有貓膩,寫了一份內參報告,提醒有關部門注意此類所謂的科考行為。

但是這一類事件要想調查清楚實在太困難了,海底深處的東西可不像地面上的發掘那麽一目了然,再加上年代久遠洋流變化復雜,古代記錄可能也有不準確的地方,缺乏直接證據的情況下,沒有誰會專門為了一份內參投入那麽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再去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