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雲遊(第2/4頁)

沈慎一拿起瓶子,先給韓知子、熊大維斟滿酒,又轉圈將所有人的杯子都添滿了,一邊斟酒一邊說道:“諸位不必擔心,他們都在一起且安然無恙,昨天在四川通江,今天已經到了成都,本來是十三人,恰好在昭覺寺又碰見了隨一位高僧雲遊的半半,王勛捷,你兒子也在啊,他們都在寬窄巷子吃飯呢。”

眾人這才松了一口氣,紛紛道:“原來在成都會餐呢,半半也湊到一起去了?既然無事,沈兄的表情為何如此凝重,把我們都嚇了一跳!”

沈慎一倒完酒回到自己的座位卻沒坐下來,端起杯子說了一句另舉座震驚的話:“就在前日正午,川陜交界的大巴山深處,劉黎前輩親手格殺唐朝尚,無沖敗類二十一人盡數伏誅,而一代地師亦坐化於璇璣峰頂。這杯酒,遙祭他老人家!”

所有人都站了起來,舉杯遙祭,然後將杯中酒灑在了地上,這才追問沈慎一事情的詳細經過。

……

就在各派尊長舉杯遙祭劉黎的時候,劉黎本人已經在徒弟的陪同下來到了雲南省保山市騰沖縣。劉黎沒有直接回柳州,遊方陪著師父是來調養身體的,同時也是遊山玩水。一代地師在天地山川間寄寓身心,是最好的療傷方式。

此地接近中緬邊境,常年氣候宜人,境內森林密布遍處青山綠水風光秀麗如畫,地處三江並流之南。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怒江、金沙江、瀾滄江都經過了雲南省境內,並行奔流數百公裏,各自深切峽谷卻未交匯合流,蔚為奇觀。

騰沖一帶的高黎貢山,是著名的深縱地貌,雄奇險秀如融一爐,最高落差達四千米,在此時可以賞盡一年四季的風景。

騰沖春暖,山腳下已是初夏風光,碧湖邊北望淺寒顏色的峰頂,那天盡頭是冬日景致,峰谷南北相間排列,因地勢的不同如春夏秋冬層疊呈現。騰沖一帶多火山溫泉,適合休閑療養,劉黎與遊方師徒看上去就是兩個普普通通的遊客,一位爺爺帶著孫子出來玩的,鋒芒收斂毫不引人注目,就算是擦肩而過,恐怕也認不出他們就是威震江湖的兩代地師。

劉黎所謂的調養可不是躺在床上不動,也不像縱橫江湖時那樣穿行險要深野,就是優哉遊哉,泡溫泉、嘗特色小吃、四處玩賞,既舒服又不累。他們在騰沖住了一個星期,行遊路上換了好幾家客棧,走到哪裏,遊方都給師父的行程安排的舒舒服服。

這天老頭上午在湖邊遙望遠山養氣安神,下午來了興致要舞文弄墨,遊方特意買來了騰沖特產的書寫紙雪花宣,擺開文房四寶請師父提字。結果老頭卻把筆交給了徒弟,遊方畫了一幅畫,是巍峨天地間的高黎貢山主峰,老頭子則在留白處題了一首詩。

然後遊方就勸師父歇著,山水書畫只是寄情養神,別過於沉浸其中累著了。老頭看著這幅畫笑呵呵的說道:“水墨之趣,詩書畫並稱,佳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們兩代地師做的這幅畫不錯呀,信手而為卻含靈樞之妙,你我皆無神念之功,但畫意境界未失,這幅畫我拿回去送給水印,她一定會喜歡的。”

遊方說話順著師父高興,笑著附和道:“書畫當然首推宣紙,可這騰沖雪花宣倒也不俗,更有一個好處它不能揭裱,無法以影畫作偽,這就是兩代地師真跡妙手留存啊。”

劉黎放下筆道:“留存?提到這兩個字,我倒想起去通江前所立的遺囑了,我已經將瑞士劉昌黎信托基金轉到梅蘭德的名下,自會有人辦理手續,你回去之後簽個字就行了。離開柳州時,我已經將水峰名下的房產過戶給小苗了,應該夠她這一輩子過安穩的生活,假如我回不去,自會有律師去找她。”

遊方笑嘻嘻的說道:“對呀,你還把重慶老宅和地師秘室的鑰匙都交給我了,這事情辦的真是滴水不漏啊。不過您老人家安然無恙,我看長命兩百歲沒有問題,那劉昌黎基金就不必著急過戶了,您老人家留著,想做些什麽就做什麽。”

劉黎瞪了他一眼:“聽你的口氣,不缺錢花啊?”

遊方眨了眨眼睛:“您老留在重慶老宅秘室中的歷代地師傳承收藏,我既繼承衣缽也就收下了,至於劉昌黎基金是您老自己賺的,我憑什麽就這樣拿去?您為弟子鋪好的路已經夠寬了,沒必要再給更多,若傳人不成器,留這些又是何用?我也要考慮為下代地氣宗師留下些什麽,不能全靠師父您的老本啊。”

劉黎看了看他,若有所思道:“小遊子呀,為師還真是小看了你了,雖然知道你很有本事,但你的成就比我期望的更高,我在這個年紀可不如你啊。這是為師此生最欣慰之事!你不想收那就暫時不收吧,我簽的是永久時效法律文件,不論過多少年,你隨時簽字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