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5)(第2/2頁)

……

轉眼到了26日,午後。

今天是青年電影計劃公布結果的日子,場地還是在會議中心。13點開始,兩個小時前便有人聚集。現場沒有很正式的包裝,二十幾張圓桌蒙著雪白的桌布,擺著酒水食物,另有輕悠悠的音樂聲,顯得輕松隨意。

賓客以國人居多,偶有西方面孔。新人都很窮的,飛一趟北京的花費非同小可。而除了參與評選的電影人,另有些親友助陣,像周迅、範小爺、蓋爾·加朵、徐克、科斯裏克等等。

為此,不得不臨時添了兩張桌子。

過不多時,忽聽音樂一轉,幾個激烈的音符接連跳動。眾人知道即將開始,各自就位,攝影記者連忙對準鏡頭。果然,全場燈光大亮,褚青快步上台。

他穿了一套西裝,沒紮領結,前懷敞開,露出貼身的白襯衫。場下目光各異,有激動,有期待,有平靜,以及眨啊眨的大眼睛。

“大家好,歡迎來到青年電影計劃的發布現場。”

他領口別著麥,身形筆挺,雙手自然,道:“我很高興,我從今天早上就有一種興奮又惶恐的感覺。512部劇本,34個國家的新銳電影人,這或許是最偉大最美妙的一份責任。而現在,我站在這裏,我可以對你們講,幸不辱命。”

褚青一向不覺得自己的口才很棒,但偏偏意外,好多人喜歡聽他講話。他有一種很特別的讓人信服的誠摯感,這是營造感染力的基礎。

他用了一分半鐘開場,又用了一分半鐘介紹蘇小衛、夏鋼等評委,然後直奔主題:“我們扶持計劃的五個名額已經確定,我一位位的介紹,第一部……”

他頓了頓,道:“《倭寇的蹤跡》,自編自導徐浩峰。這是部傳統又反傳統的功夫片,我有幸能看到它的誕生。”

隨著一句簡單闡述,徐浩峰起身上台,接過一本草葉形狀的證書。這是專門設計的,寓意新的希望。

《倭寇的蹤跡》早就談好了,徐浩峰也沒什麽激動的,很淡定的致詞。底下人拍著巴掌,卻忍不住竊竊私語,議論著對方的身份。

“第二部,《柳如是》,自編自導吳琦。劇本改編自陳寅恪的《柳如是別傳》,這是份驚喜,我期待它能呈現出應有的古典質感。”

“……”

吳琦怔了片刻,才想起上台。他本身是新影廠的導演,也沒抱什麽希望,誰知道還真入選了。

“呃,謝謝評審團。《柳如是》大概是國內最後一批膠片電影了,我的同事和同行要麽在用數字攝影,要麽在學習數字攝影的路上。我希望能通過一種沉靜寬容的態度,來講述那段歷史和知識分子的掙紮。謝謝,謝謝大家!”

吳琦致詞過後,便退立一旁,與徐浩峰並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