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節 準備(第2/2頁)

“一張白紙上作畫,不是更好?”沙正陽捧哏。

“可沒筆沒墨,怎麽作畫?巧媳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啊。”曹清泰反問。

“那就要看曹書記您怎麽運籌帷幄了,我想這大概也是黃書記為什麽不讓你去市經開區而是把你放在新湖的緣故了。”

沙正陽知道曹清泰肯定也還是有些想法的,一個縣委書記,如果到一個地方,束手無策,那真的就是市委用人失誤了,曹清泰顯然不屬於此類人,只不過他現在還處於摸底醞釀階段罷了。

被沙正陽這一句話給捧得很舒服,但曹清泰卻很清楚自己面臨的困境,“正陽,新湖一窮二白,優勢是沒多少陳年積帳,民風淳厚,人口少,山多田少,劣勢就是工業基礎極其薄弱,幾乎是要從頭開始,……”

新湖縣是整個漢都市人口最少的縣份,只有不到四十萬人口,連銀台一半都不到。

“上一次你和我提的情況,我覺得頗有道理,需要選準新湖的優勢來做文章,茶產業只是一方面,新湖山區中有豐富的林果資源,尤其是盛產山楂、獼猴桃、柚子種植歷史也有多年了,但因為只是單純的售賣,附加值低,也沒有形成產業氣候,……”

聽著曹清泰的介紹,沙正陽沉吟著道:“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一條相對便捷的路徑,投資少,見效快,尤其是對大規模水果種植是一個消化途徑,但是水果種植和水果加工產業受市場影響波動很大條件,主要上消費市場的變化較大,如果沒有較為靈通的市場信息條件,可能就會陷入一年大賺兩年巨虧的怪圈中。”

曹清泰很重視沙正陽的意見,皺起眉頭,“你認為這種農產品加工產業沒有前途?”

“也不是,關鍵在於要有穩定的市場渠道,而且以我們國內的市場來看,水果粗加工產業其實早已經發展多年了,就像銀台罐頭廠一樣,銀台生產柑桔,所以理所當然覺得可以加工柑橘罐頭,可結果呢?”沙正陽搖頭:“市場經濟千變萬化,一勞永逸的事情從來沒有,人們口味也在不斷變化,今年喜歡,也許明年就失寵了,這就需要企業要有捕捉市場變化的敏銳嗅覺。”

“照你這麽一說,這條路也不好走啊。”曹清泰點了點頭,“但總得要人來走,哪怕是摸索著走。”

曹清泰也是一個不服輸的性格,沙正陽也很清楚:“也沒有那麽悲觀,畢竟政府只是創造條件,引導外來投資,做好服務,不做投資主體,而且有這些資源,總比沒資源好,只是在選擇項目上時,可以考慮一些科技含量較高、細分化較好、產業鏈更長的項目,這樣在市場上競爭力會更強一些。”

“嗯,你說得對,政府只是引導和服務,尤其是服務,真正面對市場還是這些企業主體,畢竟投資者投資他們肯定有他們的市場調查和預判,我們提供一些建議就好。”曹清泰很滿意。

“對了,你的茶飲料和茶食品計劃什麽時候啟動啊?”曹清泰看似很隨意的問道。

“預計要到明年初去了吧。”沙正陽能理解對方的迫切心情,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礦泉水項目不正式運營,茶飲料項目他不敢啟動。

曹清泰也不在意,他也知道這一點,偌大一個新湖縣,也不可能指望著這上邊。

“嗯,《半月談》內部版我看了,提法很尖銳,他們編輯部的人還是有些魄力的,不過這也符合當下局勢發展的趨勢,估計上邊也是要求進行一些多方位的探索,改革開放本來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大家都沒有經驗,只能不斷實驗。”曹清泰站住腳跟,“林市長那邊壓力一樣很大,黃書記對他寄予厚望,希望能在經開區率先打開局面,所以他急需用人。”

“謝謝書記了,我知道。”沙正陽也有些感動,“只是這邊還要等上半年,我得要把這邊安頓好,另外我也希望給桑主任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