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節 自我展示,解剖典型(第2/2頁)

“繼續。”沙正陽低下頭,繼續記錄。

“還有一家企業我也覺得很典型,鴻達塑膠制件廠,隸屬於王營鎮,這家企業之所以典型,是三起三落,這家企業創建於85年,當時的廠長和宛州電器廠的廠長有點兒關系,所以就拉到的一些活兒,為宛州電器廠生產塑膠件,後來又為漢宏廠生產一些塑料制件,後來漢都的飛燕冰箱廠成為其最大客戶,生產冰箱用塑膠件,只可惜91年之後飛燕冰箱一落千丈,這家企業瀕於倒閉,……”

許紅菱如數家珍。

“換了新廠長之後,這家企業改為生產磁化壺,正好趕上當時那啥,對了,《編輯部的故事》最熱的時候,不是有個百龍礦泉壺麽?他們也趕上了,火了一波,92年銷售額突破1500萬,那可是一個了不得的數目啊,只可惜好景不長,93年銳減為700萬,94年就只有兩百多萬了,而且由於盲目貸款擴產,債務猛增,舉步維艱,……”

“一直到去年這家企業又改回去生產塑膠件,成為三洋若斯和華峰電器的主要塑膠件供應商,才又活過來,現在他們也有意擴大生產規模,但是也面臨著資金短缺,生產設備老化的困難,……”

“這家企業也的確很具有典型意義,幾起幾落,不簡單,現在這位廠長是誰?”沙正陽問道。

“楊新生。”許紅菱回答道:“當兵回來的,很有點兒執拗的韌勁兒,不服輸。”

“好,這算一家?還有麽?”沙正陽對許紅菱的眼光倒真有點兒看好了,選的這兩家企業都很有看點。

“還有一家,盛豐調味品廠。”許紅菱抿了抿嘴,“這家企業規模比較小,年產值不到一百萬,但是這家企業比較有意義的是它吸納了二十多名殘疾人,從1956年建廠以來,一直是集體企業,但是都是關關停停,後來83年以後,葉氏豆豉的傳人葉傳勝把自己釀制豆豉的秘方貢獻出來,與這家企業一道創辦了盛豐調味品廠,91年實現產值60萬元,去年實現產值72萬元,上繳稅收3萬元,……”

沙正陽看著對方,“紅菱主任,你專門提到這家企業,肯定有原因吧?”

“嗯,這家企業現在也面臨著一些問題,或者說危機吧,葉氏傳人和現在鎮上派過去的廠長矛盾很突出,有意要撤出,準備把他的老盛豐品牌帶走,因為釀制秘方實際上在廠裏已經不是秘密,所以要爭的其實就是‘老盛豐’這塊牌子,所以我擔心因為這樣的沖突可能會導致這個企業陷入分裂的境地,影響到企業存續,……”

“哦?當時這個‘老盛豐’品牌是他們一起創立的麽?”沙正陽訝然問道,這還涉及到了商標注冊權了。

“是啊,現在各說各有理,企業職工也是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許紅菱搖了搖頭,“鎮上支持自己派過去的廠長,而職工則大多數站在葉家人那邊,……”

“這也是一個典型啊,在無形產權上沒有厘清,而企業的權屬以及未來發展導向上都存在定位的模糊,我估計歸根結底還是利益之爭的問題,哪怕暫時壓下去,未來也會爆發出來。”

沙正陽放下手中的筆,把身體靠在椅背上,若有所思。

“改革,就是要解決這些制約發展的問題,無論通過那種方式,只要能激發活力,有利於企業壯大,有利於創造更多的就業和財富,或者說再直白一點,能交更多的稅,這就是值得的。”

許紅菱目泛異彩,看向沙正陽的目光也越發奇異,似乎想要說什麽,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