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節 采訪(第2/2頁)

《半月談》是中宣部委托新華社主辦的,其意義非同小可。

上一次沙正陽的文章就沒能上《半月談》而只是上了《經濟日報》,但這一次《半月談》和新華社卻主動對長川實業的改革表現出了濃烈興趣,這當然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省裏邊自然樂見其成。

只不過讓新華社的記者來采訪報道,他們肯定不可能按照己方的意圖來,這些記者,都要力圖從自己的角度來挖掘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來,這樣才能有助於吸引眼球,特別是吸引領導的目光,以此加深自身的存在感和影響力。

再說一句不客氣的話,沙正陽估計這個時候人家新華社的記者要來采訪,恐怕也不是自己能阻擋得住的,頂多自己就是配合不積極罷了,大那樣做又有何意義?

除了得罪了這幫無冕之王外,絕對有害無利,還不如考慮如何來盡量減小負面影響的同時,而將正面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霍部長,看來這事兒我們是擋不住的吧?”沙正陽問道。

“沙總,您都知道還問我?”霍劍鋒也不遮掩,“省裏很支持,尤老板鐘老板也是這個意思,要支持配合好,給長川實業乃至長河能源集團做一個免費宣傳,從政治意義到社會意義都要積極向上。”

“既然如此,那行吧,我這邊安排一下,不過他們是不是要先采訪集團那邊?”

“嗯,這是避免不了的,集團也要表現出我們對下邊子公司改革的支持嘛。”霍劍鋒笑著道:“放心,集團這邊怎麽配合你麽長川實業我們都知道,不會搶你們風頭的。”

“哼,我倒是巴心不得讓你們把所有風頭都搶走最好,我們下邊只想把工作做好,見到實效。”沙正陽冷哼一聲:“霍部長,你也幫忙先協調一下,請記者朋友們多理解配合下我們的工作和難處。”

霍劍鋒很爽快的答應下來。

既然避免不了,沙正陽也就只能坦然接受。

長川實業的組團競聘章程上其實已經比較成熟完善了,沙正陽根據前世中自己的一些經驗,加上徐利平本身針對長川實業這些具體板塊上的特點,加上戰略規劃和管理部已經辦公室一幹人的廢寢忘食的努力,競聘方案和章程都沒有大問題。

關鍵就在於可能涉及到跨領域的多個團隊來競爭,怎麽讓這個競爭既顯得激烈,又能可控,黨委如何在這其中體現發揮作用,都要認真考慮。

……

褚玉林和王凡兩個人來到長川實業采訪調查時,正趕上了幾個板塊的競聘規程都全數公布出爐,而且章程和相關情況都已經公布在了長川實業總部和其下屬的幾個分公司以及集團公司旗下的幾個公司大門上。

這也意味著整個競聘是面向長河能源集團的,而非長川實業自身。

二人都裝成外人,揣著錄音筆穿行於圍觀和閑談的人們中,這些人大多數都是長川實業職工,最起碼也是長河能源集團職工,在沒有領導在場的情況下,這些職工的話語都要犀利尖銳得多。

“長川實業就是馬屎皮面光,裏面一包糠,誰來都沒有用,你看看那幫當官的才上去多久,現在查出來的事兒就有多少,槍斃怕都差不多了吧?”

“誰說不是呢,千裏做官只為財,當官的不往自己腰包裏裝,他憑啥去當官?我們能指望的就是他們在為自己撈錢的同時也多少考慮一下我們就行了,誰讓我們沒能耐當官呢?”

“也不一定,撈錢是免不了的,關鍵是你要能做事兒啊,你要能讓大家腰包都跟著鼓起來,你多撈點兒大家也沒話說啊,每年企業都在虧,結果你自己肥的流油,這怎麽說也說不過去吧?”

“其實改革也是好事,關鍵要怎麽來制約這些人撈錢的手別亂來,這才是最重要的,……”

這兩天褚玉林和王凡二人就一直在礦區廠區裏轉悠,主要就是收集職工們的真實意見,避免他們臨時被收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