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節 敢於,勇於(第2/2頁)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銀行金融領域恐怕比基礎設施領域更敏感更重要吧?那中央為什麽要允許成立民生銀行來進行嘗試?這不也是放任民間資本進入了金融領域,要這麽說,這更是洪水猛獸了,我覺得這沒有什麽大不了,只要中國還是共產黨領導下,還是社會主義制度下,那就變不了天!過於謹小慎微,前瞻後顧,只會讓我們喪失領先的機遇,難道非要沿海地區先行做出了樣板,我們才能亦步亦趨效仿?難道我們漢川省就不能領先一次,首創一回?!”

相當具有煽動力的一番話似乎讓在座的眾人都有了一些觸動,幾個人雖然沒有交談,但是有的在默默點頭,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則在自己面前的筆記本上輕輕塗畫,就連韋文輝也都一時間陷入了沉默。

當下改革開放之風勁吹,中央也在鼓勵大家膽子要更大一些,步子要更快一些,很多新東西新事物的湧現,的確讓人有些看不清。

那麽看不清的情況下,就會有幾種態度,一是停下腳步,小心觀察,伺機而動;二是幹脆倒退一步,等待上面發話;三是勇於探索,大膽嘗試。

第一選擇無疑是最受大家歡迎的,既無風險,也沒有違背政策,甚至還很有些勤於思考分析的態度,但其實就是一個等待、觀望的姿態。

第二自然不可取,第三則是冒著風險去嘗試,有可能一步踩空沾一腳泥巴,但是也有可能這一步踩對了,占得了先機。

一步踩空沾一腳泥巴,那麽政治責任就落到主要領導身上,可能就會對領導仕途有影響,而踩對了,占得先機,有利於發展,但是這有可能短時間都未必能見得到效果,甚至得益者可能都是下一屆了,那麽這種結果兩相對比之下,誰又願意去冒這個風險呢?

而且相較於沿海地區目前已經在中央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那就是改革創新都應該是率先在沿海開放地區先行,他們哪怕做錯了,中央對於他們的容錯心態也會更包容。

而你內陸地區一旦做錯了,那審視你的眼光就是標新立異嘩眾取寵趨向更濃一些,這也使得內陸地區不敢輕易去做這種冒險嘗試。

在沙正陽看來,何為開放先行?為什麽在政策選擇上要分沿海和內陸?

如果說78年的時候的確是因為條件不同,思想上尚不統一,而現在經歷了二十年的改革開放了,整個中國社會都意識到了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沒有誰可以阻擋了,那麽為什麽不能鼓勵讓所有地方都要大膽的法無禁止之下大膽改革創新呢?

錯了就改,總結經驗,為其他地方提供借鑒,社會發展本身就是在這種摸爬滾打過程中不斷推動。

“正陽同志說得好啊,改革開放二十年,現在的中國,現在的漢川和78年的漢川,和92年的漢川不一樣了,我們漢川是內陸省份,但是我們漢川幹部的心態要向沿海省份看齊,甚至要比他們放得更開,看得更遠,只有保持著這種積極主動迎接社會變化的心態,我們才能夠因時而變因勢而變,在工作中勇於打破陳規,勇於突破窠臼,才能使我們的工作走在前列!”

王雲祥也頗有感觸,沙正陽這番話說到了他的心上。

他在商業部幹過,視野眼光都不一樣,對比國內外,在對比沿海地區和漢川省,眼見得改革開放這二十年來,大家一起改革開放,漢川省的經濟總量增速不算慢,但是和沿海地區相比就太大了。

無論怎麽努力,但漢川始終難以沖入前幾名,一直保持著十來名這種中不溜的地位。

他來漢川幾年,也覺察到了這一點,除了諸多客觀因素外,還是覺得漢川幹部的這種敢於突破,敢於創新,敢於先行的心態思維沒有確立起來。

理念思維,視野心態沒有跟上,你如何能夠將其貫入工作中去?

王雲祥希望能夠在自己工作期間,要打破這種慣性思維和心態,讓上下幹部都要有這種不怕走錯路,就怕不邁步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