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節 政治命題(第2/2頁)

而高嵐縣城也一樣極大的拉近了要與高速公路的距離,一旦建成之後,高嵐縣城到漢都將不需要再走崎嶇蜿蜒的省道,而可以直接走都宜高速,無是在路程還是路況都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要知道副省長潘廣章就是高嵐人,而且就是唐奉鎮人,在這一點上潘廣章也是堅定不移的支持將高嵐納入都宜高速,並且極力支持都宜高速盡快上馬的一方人馬。

“涉及到扶貧工作,我還是要說一句,扶貧不是光靠口頭說,也不是每年年初制定幾分計劃,然後在財政那裏做一做預算,然後經費劃撥到市縣下去就行了,那樣的扶貧,效果如何,我們大家都知道,所以從這一兩年開始,從中央到地方都開始調整方式,所謂扶貧先補腦,首先要從思想觀念和理念意識上進行改變,那些成天沉迷於依靠吃扶貧款來混日子的縣級班子甚至市級班子,我看省委應當下決心整頓,徹底改變這種不良理念,……”

潘廣章在省政府辦公廳和省農業廳介紹了漢川省未來三年扶貧工作設想之後來作補充介紹和強調,他也一反以往溫和儒雅的作風,對扶貧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和習氣提出了尖銳的批評,這讓在座包括康廣量和沙正陽在內的很多人頗感驚訝。

“扶貧除了思想理念和風氣的轉變,還得有實實在在的舉措,怎麽來實現貧困山區的扶貧,這些舉措應該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我在想,項目扶貧,投資環境改善帶來的產業發展扶貧,就是重中之重!”

潘廣章顯然是言有所指,在這一點上他似乎特別有感觸:“我們漢川省和全國一樣,也是一個經濟發展極為不平衡的狀況,不僅僅產業結構上的不平衡,在地域發展上的不平衡尤甚,根據統計,巫陵、蒲池、安襄、鄖州、巴原這五個地市人口占到全省人口三分之一強,但是其GDP卻只占全省的8%不到,也就是說這五個地市的人均GDP只相當於全省人均GDP的四分之一左右,他們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低3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全省低42個百分點,差距之大,讓人觸目驚心!”

“我在分管農業工作之後,也多次到這幾個地市去考察,發現情況基本相似,工業經濟孱弱,地方財政薄弱,基礎條件差,投資環境惡劣,產業培育沒有形成氣候,甚至沒有多少有價值意義的規劃,完全是靠散養,自由發揮,如果是條件好,基礎強的地方,這種方式也許是好事,但是在各方面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這種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潘廣章環視了四周一圈,“這種情況下,我們該怎麽辦?我覺既然要扶貧,幫助地方脫貧,那麽還是要積極幹預,這種幹預體現在哪裏?就是促成這些地區硬件環境改善,比如基礎設施加大投入,項目配套,軟件環境提升,幹部要解放思想,轉變工作作風,進而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來有針對性拿出產業規劃來,……”

“這一次如果都宜高速項目能夠得以迅速啟動,我覺得是對安襄、蒲池和巫陵這幾個落後地區的一次莫大契機,利用交通環境改善,怎麽來做好產業培育這篇文章,大有可為!……”

潘廣章的話太明顯不過了,都宜高速不僅僅是一個普通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它的經濟意義社會意義要低於政治意義,扶貧脫貧,解決老少邊窮地區老百姓溫飽問題,這是政治命題,中央早就定了性,可有的人似乎還看不清楚這一點。

這三個地區中既屬於革命老區,又屬於少數民族地區,老少邊窮占了三項,漢鄂陜革命根據地是三十年代紅軍主力一部所在,這個地區養育出無數為新中國成立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英雄,這一地區的父老鄉親要謀發展,理所當然的應當得到中央政府和省裏邊的大力支持。